x
x

材料拉伸试验机的全面介绍

发布时间:2025-7-29 14:04    发布者:ninali
关键词: 材料拉伸试验机

  材料拉伸试验机(又称万能拉伸强度试验机)是一种集力学加载、数据采集与分析于一体的精密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测试材料在拉伸、压缩、弯曲等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量化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等参数,为材料研发、质量控制和工程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一、核心工作原理
  力学加载系统
  试验机通过电机、液压或伺服系统驱动滚珠丝杠或齿条机构,对试样施加轴向拉力。
  力值测量:高精度负荷传感器(如S型传感器)实时将力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精度可达±0.25%(伺服机型)。
  变形监测:位移传感器或光电编码器记录试样形变量,结合引伸计可精确测量微小应变(精度±0.5%)。
  闭环控制系统
  支持位移、应力、变形三种控制模式:
  位移控制:按设定速度拉伸试样;
  应力控制:保持恒定载荷以测试蠕变性能;
  变形控制:精确控制试样伸长率。
  数据采集与分析
  系统自动生成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弹性极限、屈服点、断裂强度等参数,并输出标准化报告(支持GB、ASTM、ISO等20余种标准)。
  二、主要组件
  动力系统:伺服电机(精度高、噪音小)或液压泵(大负荷场景);
  传动机构:滚珠丝杠(高精度)或齿条(低成本),影响测试重复性;
  夹具系统:针对不同材料设计(如气动夹具防打滑、高温夹具耐温达400℃);
  传感单元:负荷传感器(寿命超10万次)、位移传感器;
  控制模块:微处理器实时调控试验流程,配备触屏或PC端操作界面。
  三、应用领域与典型案例
  材料拉伸试验机覆盖工业全链条,从基础研发到终端质检均有深度应用:
  金属工业:测试钢板、合金的屈服强度(如汽车轴承钢需≥800MPa);
  高分子材料:塑料薄膜抗拉强度、橡胶断裂伸长率(如安全气囊涂层需>300%延伸率);
  纺织与包装:纤维撕裂强度、食品包装热封强度(标准要求≥15N/15mm);
  新兴领域:
  生物材料:人工韧带拉伸疲劳测试(百万次循环);
  新能源:电池隔膜穿刺强度、燃料电池双极板抗弯性。
  四、分类与选型指南
  1.主流类型
  电子万能试验机:
  采用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精度高(如DRK101型适配薄膜、纤维);
  优势:支持复杂曲线分析、多语言界面,适合科研实验室。
  液压万能试验机:
  负荷范围大(WE系列达1000T),用于重型金属测试,但精度较低(±1%);
  专用机型:
  高低温试验机:-180℃~400℃温控,测试材料热机械性能;
  多工位并联机:同步测试多个试样,提升质检效率(如ZN21-3型)。
  2.选型关键因素
  材料类型:高粘度/高强度材料需高转矩电机(≥40mN·m);
  精度需求:研发选伺服型(±0.25%),产线质检可选标准型(±0.5%);
  扩展功能:需高温/腐蚀环境测试时,选配环境箱与耐蚀夹具。
  五、操作规范与维护要点
  1.标准化流程
  试样制备:按标准切割(如ASTMD638塑料哑铃型试样);
  夹持定位:确保试样轴线与拉力方向一致,避免偏载误差;
  参数设置:选择控制模式(位移/应力/变形),设定速度与终止条件;
  数据采集:实时监控力-位移曲线,异常波动需中断重试;
  结果分析:软件自动标注屈服点、抗拉强度,导出EXCEL报告。
  2.维护保养
  日常维护:
  清洁夹具残留物(防打滑),每月润滑丝杠;
  检查负荷传感器零点漂移(超±0.5%需校准)。
  长期管理:
  液压机型定期更换滤芯与液压油(每500小时);
  避免超负荷使用(建议≤80%额定容量)。文章来源:http://www.wcsyj.com/Products-39198939.html
638857498131521261703.jpg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9093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