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L将成移动终端新标配,不会完全取代HDMI

发布时间:2012-4-6 09:50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HDMI , MHL
作为目前最普及的视频输出标准,HDMI已经在家电、影音、娱乐市场普及。目前基本上所有知名的家电品牌都是HDMI的会员。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移动便携设备的日益强大,便携设备目前大多开始具备高清视频输出功能,大有取代HTPC、DVD及高清播放机,抢占客厅影音娱乐市场的趋势。

专门针对移动设备的传输标准MHL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智能手机标配。据了解,目前包括三星Galaxy S II、三星Galaxy Note、HTC EVO 3D、HTC Sensation、HTC Flyer EVO View Tablet、LG等国际厂商的产品都已采用该标准。MHL在中国市场方兴未艾,目前魅族MX、联想等厂商已经开始应用到产品上。而包括中兴、华为、金立等厂商也均已成为MHL的会员。MHL和HDMI同样采用会员制的形式,年费一万美金,每台设备交授权金。

可以说MHL的普及如箭在弦,终端厂商和专业品牌都在积极涉水。尽管目前支持MHL技术的移动产品数量不多,但是三星、HTC、诺基亚等主流品牌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随着这些大厂的介入,中国的二线品牌以及白牌市场也将会很快跟进。

MHL已演进到第二代

矽映电子科技(Silicon image)是HDMI联盟的创始公司,也是HDMI标准制定厂商之一。在近日深圳举办的IIC展会上,矽映电子科技中国区销售总监李成对笔者表示,HDMI和MHL是针对不同的市场发展出来的标准。MHL跟HDMI最大的不同是没有定义连接器。由于MHL主要是推荐连接器,比如在电视端建议用HDMI TYPE A端的连接器,在手机端建议用Micro USB连接器,所以在构造上不需要更改,但是功能增加了。此外,HDMI和HML在底层协议是相容的,只是在编码的时候有点区别,因为HDMI是3对插分线,HML只有一对,可以用很少的PIN的线数传递高品质的影音信号。“我们的想法是否只用一个USB接口就可以输出高清信号,同时电视端还可以反向手机供电。以前HDMI必须原端供电,但是HML就可以反向供电。”

MHL技术的主要性能:

1、只需5个管脚就可提供高清影音信号,其允许采用一个适合便携式设备的微型连接器来实现。

2、具有超低的工作电流和待机功耗,可节省电池寿命。

3、通过一条电缆,就可支持高达1080p分辨率的高质量数字高清晰视频。

4、与目前大多数数字电视采用的HDMI输入接口兼容。

5、包括了集成的CEC功能和逻辑控制。

矽映电子科技亚太区技术总监夏传贤认为,MHL并不是一个取代HDMI的技术,而是可以兼容HDMI,并且更适合应用在移动终端领域的技术。此外,HDMI技术本身也在进行不少创新。“比如快速切换信号源、不同画面采样、遥控控制等,这些功能就不是SOC或集成厂商能做出来的。在中高端市场客户还是希望用我们的单芯片。”

夏传贤对笔者介绍,MHL产品目前已经进入第二代,由原先第一代产品的75MHz带宽提升到225MHz,第一代产品Silicon image方案,主芯片所能支持的带宽仅仅为74.25MHz(分辨率支持720p/60Hz、1080i/60Hz、1080p/24-30Hz),可以看到芯片的传输带宽很有限,没有很大的余量。第二代产品225MHz带宽可以完美支持1080P/60Hz。高达3倍传输带宽的提升使画面质量更加完美体现,让用户完美体验高清画质带来的无限精彩。

在现场演示中,笔者看到夏传贤直接用三星Galaxy Note作连接电视的遥控器。由于增加了MCU微芯片处理器,使MHL产品更加智能化,通过MCU芯片智能程序直接读取显示器的内置信息,完成手机与显示器之间的智能对话识别功能。

“在HDMI的发射端、机顶盒、DVD、蓝光,芯片级的产品已经很少了,大型的终端IP都已经被SOC集成掉了,SILICON在这一块市场主要提供IP。”矽映电子科技中国区销售总监李成表示,矽映电子作为全球前五大的HDMI IP提供商,在国内会继续巩固现有的HDMI市场,比如与盈方威、瑞芯、AMLOGIC等平板芯片商的合作,以及与MTK\MSTAR在电视方面的合作。而针对智能手机的SOC厂商及IDH将力推MHL标准。“智能机是新兴市场,它的数量级每年在成长,我们的成本可以用便宜来形容,可以说很有竞争力。”

1.jpg
图题:RCP是第二代产品新增功能,可以通过带有RF4CE协议的电视机遥控器对手机实现无线控制。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874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