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tek高压放大器在金属微粒放电观测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5-8 11:03    发布者:aigtek01
关键词: 高压放大器
  实验名称:金属微粒放电观测
  测试设备:高压放大器信号发生器、高速摄像机等。
  实验过程:

图1:实验平台示意图

  本文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为便于收集运动出电极范围的金属微粒,将电极使用塑料螺栓悬空置于有机玻璃漏斗型腔体中,下部放置微粒收集筒,极间距设置为2cm,在空气中开展实验;直流电压由信号发生器产生正极性信号,经过高压放大器放大施加在电极板上;用高速相机(观测金属微粒的运动和击穿,其中观察微粒运动时使用强光LED对高速相机进行补光,拍摄气隙击穿电弧图像时,使用遮光布附于腔体外表面进行遮光。
  实验结果:

图2:铝球运动图像(r=1mm)

  采用0.5mm、1mm、1.5mm半径铝球验证微粒启举电压: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逐步加压的方式,在强光LED进行补光的条件下使用高速相机拍摄微粒的启举及运动图像(如图2所示),并记录微粒的启举电压值,与启举电压的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结果和理论值基本相符。通过高速相机的观察发现,r=1mm铝球在间隙d=2cm的电极间完成从下极板-上极板-下极板的一个运动周期,耗时约为80ms。

图3:r=1.5mm铜球击穿图像

  在遮光的条件下,使用1.5mm铜球开展实验,逐步加压,微粒直至击穿仍未启举,属于静止直接击穿。击穿电弧从微粒的顶部垂直于上极板,如图3所示。

图4:r=1mm铝球击穿图像

  使用0.5mm、1mm、1.5mm铝球及0.5mm铜球进行实验,逐步加压,观察到:达到启举电压后微粒启举,并在两极板间往复运动;进一步增大电压直到间隙击穿,遮光下拍摄到的击穿电弧如图4所示。电弧在0.8ms左右的时间熄灭,与金属微粒的运动周期80ms相比非常短,因此微粒的位置可看作在发生电弧的整个过程中并不改变。

图5:r=1mm铜球击穿图像

  使用1mm铜球进行实验,逐步加压,微粒启举,并首次运动到上极板附近时,间隙击穿,拍摄到的击穿过程如图5所示,且多次实验发现微粒为1mm铜球时,击穿位置只发生在微粒靠近上极板附近时,这也与本文模型分析中关于第三类击穿发生位置的判断相一致。
  高压放大器推荐:ATA-7050

图:ATA-7050高压放大器指标参数

  本资料由Aigtek安泰电子整理发布,更多案例及产品详情请持续关注我们。西安安泰电子Aigtek已经成为在业界拥有广泛产品线,且具有相当规模的仪器设备供应商,样机都支持免费试用。高压放大器https://www.aigtek.com/products/bk-gyfdq.html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8693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