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科学家取得全固态锂电池研究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4-7-31 20:03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 固态电池
来源:IT之家

7 月 31 日消息,采用不可燃无机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可以满足对高安全性储能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

全固态锂电池通常采用包含了电极活性材料、导电子和导离子助剂的复合电极。不同组分之间在化学、电化学和力学等性能上难以完美匹配从而诱发多种界面问题,严重恶化电池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

对此,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在崔光磊研究员带领下,由鞠江伟、崔龙飞、张舒博士等开创性设计出了一种新的均质化正极材料 ——Li1.75Ti2(Ge0.25P0.75S3.8Se0.2)3,兼具高离子电导率(0.2 mS cm−1)、高电子电导率(225 mS cm−1)和高放电比容量(250 mA h g−1)。

与传统材料相比,这种材料具有高电导率、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等优势,颠覆了全固态锂电池复合正极的范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难题,制备出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全固态锂电池。

1.jpg
▲复合正极和均质化正极在充电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变示意图

这一突破有望让电子设备小型化、长续航的梦想成为现实,相关研究成果已于 7 月 31 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 能源》上(IT之家附 DOI:10.1038/s41560-024-01596-6)。

该材料的离子和电子电导率高于传统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1000 倍以上,比容量超过目前的高镍正极材料。同时,该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仅发生 1.2% 的体积形变,低于传统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 50%。

高的电导率可确保正极在不添加导电助剂的情况下正常充放电,低的体积形变保证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以 100% 活性材料构筑的全固态锂电池在 5000 圈循环后保持初始容量的 80%,其 390 Wh/kg 的高能量密度是目前所报道长循环全固态锂电池的 1.3 倍。

官方指出,这项研究对开发高能量密度、长使用寿命的储能设备,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网、深海深空装备等提供安全、耐久的动力源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开发新型储能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6704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基于CEC1712实现的处理器SPI FLASH固件安全弹性方案培训教程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2
  • 了解一下Microchip强大的PIC18-Q24 MCU系列
  • 5分钟详解定时器/计数器E和波形扩展!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