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邓锋笑谈三起三落 快活做创投享受过程[转贴]

发布时间:2010-3-1 18:12    发布者:步从容
关键词: 北极光 , 邓锋 , 笑谈
创投圈内普遍认为邓锋是一个充满人情味儿的企业家和投资家,他对麾下的北极光团队要求确实也很独特:首先要enjoy(享受工作),其次要有狼一般的斗志,最后要有团队精神。

  清华科技园被誉为世界创新舞台中的典型中国元素。这里有新浪、搜狐、百度,有创造中国网游海外上市里程碑的完美时空创始人池宇峰,以及数不清的正在探索未来的创业者。

  清华科技园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是这股创新力量的推手,用自己创业多年得到的资本、经验和理念,帮助创业者们成长。北极光创投基金的创始合伙人邓锋就是其中之一。

  在清科园科技大厦23层一间最向阳的屋子里,只要上班,邓锋的一天都会从秘书送上的一杯咖啡和一杯豆浆开始,就像他与客人对话时一口纯正的北京腔中不时跳出一两个英文单词一样,无时不在印证其新一代海归风险投资家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

  踏浪归来

  20世纪80年代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研究生邓锋,与北大的恋人一起来到美国硅谷。硅谷是创业家们的摇篮。这里空气中弥漫的灵感与激情,慢慢攫取了邓锋的心,让他有了辞职创业的冲动。

  一开始,邓锋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脑工程系攻读硕士学位。读书期间,邓锋就开始在校外做关于咨询方面的工作。1993年,他正式进入英特尔做了一名工程师。此时他已在南加州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而且被英特尔公司套上了金手铐”——拥有公司股票期权,四年间股票从60美元涨到390多美元。

  英特尔的工作既紧张,又有规律。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是,太平洋的海风每时每刻都会把硅谷的创业气息吹到有创业激情的这个人身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逐渐兴起,身处技术前沿的邓锋很早就意识到,网络安全将是未来影响网络应用的大问题。一个关于创业的梦想在他心中慢慢长大。

  在硅谷,除了创业冲动,邓锋还遇到了清华同窗柯严和另一个伙伴谢青,三个年轻人开始在工作之余筹划属于自己的未来。不久,邓锋辞去了英特尔的金饭碗,放弃100万美金的英特尔股票,走上创业之路,他们把新公司命名为NetScreen,开始通过硬件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又一个车库创业的故事出现了,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全部换成了中国人。

  像所有成功的例子一样,NetScreen也拥有一个艰难的开始。新公司的非主流定位和小规模并没有引起硅谷风险投资家的注意。邓锋和他的两名伙伴只好自掏腰包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刚刚买了房子的邓锋手头已经没什么积蓄了,他向同学借了5万美金。这么做的想法很简单创始人要做最前方的敢死队。

  尽管有时创业就意味着坎坷,但在硅谷创业的每个环节上,帮助你迅速成长的人显然不可或缺。通过同学和朋友的介绍,邓锋和他的伙伴终于找到了愿意与他们对话的天使投资人。幸运之神开始眷顾邓锋,愿意投资NetScreen天使也越来越多。

  但是邓锋对眼前的胜利依然清醒,他回忆说:我限制他们,每人只能投10万美元或者更少。因为如果一家投得太多,就会对我们形成控制了。只用了两个星期,他们就从天使投资人那里拿到了第一个百万美元。NetScreen成立五个月后,以投资雅虎而闻名的红杉资本等多家风险投资也纷至沓来。四轮投资之后一共融得了8800万美元。NetScreen的技术被迅速转化为产品并投向市场。

  2001年底,邓锋的NetScreen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它是美国股市在“9·11”事件后第一家提出上市的公司。日本日经BP社曾在一篇报道中以《硅谷模式青春依旧》为题,高度评价了NetScreen公司逆境上市的过程。

  邓锋在硅谷创造的神话还不止这些。20042月,NetScreen公司被全球第二大网络设备制造商、美国Juniper公司以40亿美元收购。NetScreen公司被许多人看做是华人企业家在硅谷创业所取得的最大成就,邓锋因此也在2002年获得美国北加州年度杰出企业家奖和2003年最高创新奖。

  NetScreen公司被收购以后,邓锋担任Juniper主管公司战略的副总裁。但是邓锋似乎并不满足于创业苦熬后即将到来的安逸生活,2005年,邓锋回国发起创建了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

  邓锋将他们这一代人看做中国人在硅谷创业的第一代,他们有创新的梦想,有坚持的激情,他们2005年前后有些出人意料、几乎不约而同地回到中国并投身风投行业,因为他们不能无视中国民间创办经济实体的大规模投资浪潮。

  也因此,这看似一步险棋,但在以邓锋为代表的这代海归身上却是顺理成章。实际上,在硅谷许多从事过技术工作的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都愿意成为一名风险投资家,在技术、资本、市场之间架起持续创新与创造新财富的桥梁。而这些创业型的海归企业家,很多恰恰是在中国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投资生涯,比如沈南鹏、丁健,还有朱敏。

  这些人的加入,为中国带来了硅谷的创业激情和经验,带来了风险投资的人脉和资本,同时也带来了共享协作的价值体系,他们的加入把中国新一代企业家拉向阳光地带。

  新世纪初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中国来到舞台中央,接过了硅谷的接力棒。2005年的中国,正兴起第二轮创投热潮。这批在硅谷摸爬滚打的华人梦想家,对中国有着类似的认同,也确实赶上了最恰当的时机,就像邓锋所言:当初美国之所以出现伟大的投资家,是因为他们投的市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过去发展潜力大的行业是IT或者数据通讯,所以世界一流的投资家在硅谷,现在这些行业的发展基本到头了,那些一流的投资家就不行了。今后VC的希望在中国。
  从零开始

  邓锋回国那年,中国的创投市场正在经历U型反转。

  如果从1986年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算起,应该说中国创投业发展头一半的时间,是在摸索中前行,政府主导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1998年,国有的创业投资开拓者中创关闭,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199810月,国家科技部与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签署协议,IDG承诺7年内与国家科技部一起建立一个总额为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从1999年开始,中国创投业翻开了外资创投主打的新篇章。

  两年后,2001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全球创投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潮,中国自然也不能幸免。这一年,清科集团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创业投资论坛。当年的论坛总共只有150人参会,当年的创投资金总投放量只有5.18亿美元。

  经过几年的调整、整固,自2005年起,国内创投市场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这个阶段被称为VC在中国的第二个发展浪潮。邓锋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中国。

  200510月,北极光创投成立,第二年就筹集完成规模为1.21亿美元的第一笔基金。带着硅谷的阳光,邓锋正式进入中国VC的行列。

  做VC可以有很多捷径,邓锋选了最难的这条。

  2005年,一家美国著名的风投公司曾经找到邓锋,邀请他做中国公司,但是邓锋拒绝了,他希望做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团队。邓锋讲:我很注重团队,我觉得VC最后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你的这帮人是不是有共同的理念,是否能够共同对外。
  乡音依旧,物是人非。两眼一抹黑!邓锋这样形容2005年回国后的心情。

  这是一次真正的从零开始。没有房子,没有秘书,就连找司机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的广告。回想起来有点后怕,中国没有一个人干过这个事。对于邓锋来说,三大变化同时发生——职业的改变,从企业家变成投资人;市场的变化,从美国回到中国;起点的变化,不是做外资VC中国公司,而是做自己的创投基金。

  从头开始,挫折难免。

  邓锋坦言,很多失败的案子都是在回国的早期投的,和一些在国内工作过很长时间的GP相比,长达15年之久的美国工作、学习经历此时甚至已经变成了他的劣势。可能人家只需要找项目,但我要完成四项工作: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组建团队,募集资金,寻找项目。
  当时的邓锋,最大的困扰主要是对被投资的人的把握,没有那么多关系网,没有那么多人来做尽职调查和背景审查,好比盲人摸象,出错几乎是必然的。北极光成立之初投资的一个网络电视网站MYSEE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MYSEE的创业者从清华大学新闻系本科毕业,短暂从事了一段媒体工作,2004年开始创业。2005年他将自己的公司和一位清华校友的公司合并,成立了MYSEE.COM2005年这家公司获得了北极光、赛伯乐等机构的投资。这次融资被媒体大量炒作,创业者本人也被捧为80后创业的明星和偶像。

  这位明星创业者无论走到哪里最关注的都是自己的知名度和形象,到处演讲宣扬自己所谓的创富成就,但极少推广公司的业务。邓锋曾评价说:他只为自己做市场,不为公司做市场。”200610月,这位创业偶像从MYSEE.COM总裁位置离职。

  虽然北极光对这家公司的投资只有30万美元,但在邓锋看来,教训却足够深刻。

  选好棋手

  在初期的一些失败经历之后,邓锋渐渐形成了自己选择项目的独特价值观。

  我们希望投资不仅仅是赚点钱,而是希望做出一些梦想,比如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如果选择梦想的话,我们就希望这个团队有这种潜力。邓锋因此成为出名的选择棋手而非棋局的风险投资人。

  技术总会落后的,有胸怀就会找到比你能干的人进来。另外创业者要跟着公司的发展走,中国的公司很难说在开始的时候什么样,在后来就是什么样。在邓锋看来,中国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创业团队的核心人物必须能够顺应变化调整航向。中国公司从开始成立到成熟或者上市,VC能够退出的时间要长,中间的变化太多。所以这个人的学习能力必须很强。学习能力强了,即使今天技术不是最好的,明天也能变成最好的。
  实际上,邓锋对团队的重视从其硅谷创业的经历中就可见一斑。NetScreen让邓锋最高兴的事情不是最后卖了40亿美元,而是400人的团队每年的主动离职率不到1%,员工每天早上有赶着上班的冲动。

  一个团队能够走多远,很大程度要看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正如一位知名投资家所说:对于风险投资来说,第一位是人,第二位也是人,第三位还是人。
  邓锋常讲,比起商业模式,他更在意企业的创始人,很多时候他都要通过企业家的性格来分析这个公司值不值得投。领导人的价值观是最关键的,如果不对的话,跟VC就没法合作,也不能建立很大的团队,不可能有领导力,这样公司就不可能做很大。
  作为成功的创业者,邓锋深知价值观的意义。

  1997年,邓锋创建NetScreen公司伊始,刚刚买房,手头十分拮据。当时公司需要购买一批研发用计算机,在美国买电脑可以一个月内无条件退换,一些刚起步的小公司,就是钻这种无条件退货的空子,通过免费使用电脑开始创业的。第一个月先买一台,然后第二个月退了以后再买第二台。NetScreen可不可以也这样做?

  当正缺钱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最后邓锋决定不能这样做,因为这反映出我们的创业团队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要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果这件事你认为事关小节,下次有了更大的诱惑你仍然不会拒绝,最后公司就会出大问题,这种不道德的行为是很难受到社会尊敬的。
  因为价值观的偏差,邓锋可以因为企业领军人的一句话、一个细节而拒绝一个可能带来可观利润的项目。举个例子,如果创业者带着团队一块来,他跟团队间的互动,能够看出这个人怎么样。当着他的团队问一些艰涩的问题,不给他面子,刺激他一下,看他在压力下怎么反应?如果他防御性很强或者特别顾面子,可能会暴跳如雷;如果胸有成竹就不会有这种反应。如果下面的人讲话,他特别粗暴地打断,一下就能看出来不是健康的团队。
  了解一个创业者,光是面谈是不够的。在硅谷,风险投资界就像一个乡村俱乐部,每个人都认识其他人,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新闻和悄悄话很快就在其内部传遍了。在这样一个关系网的笼罩下,创业者没那么容易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欢心。

  最关键的是ReferenceCheck(背景调查)。好在我们投资的领域,有很多认识的朋友,很多是共同的朋友,甚至有时候一个企业家,我们俩共同的朋友有十几个,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去了解他。价值观最重要的是在之前做DD尽职调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邓锋从来不投偏远的地区或者不懂的行业,在大城市更容易找到熟悉的人摸到底。

  展讯是北极光的代表作之一,展讯20076月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在当日的股市交易中,最终报收于15.9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3.93%。邓锋是展讯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之一,看中展讯是因为邓锋以前和展讯创始人武平、陈大同是清华校友。我们在硅谷就彼此认识。大家都不是毛头小伙儿,武平和大同此前都有相当成功的经历。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65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步从容 发表于 2010-3-1 18:13:09
  不越位

  在项目中千挑万选,经历层层人际背景审查和尽职调查以后,邓锋一旦选择投资了某个项目,之后采取的就是信任。“一个人可以犯错,也可以不犯错,看你给他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如果你什么事都提防他,他反而跟你的关系不好。”

  邓锋会给所投资的创业者一条路:利益最大化是一起把公司做好。当两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时候,他就会减少犯错误的可能。

  除了信任,邓锋还会给创业者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在投资的项目中,北极光大多只占小股东的份额,一般占20%-30%。在这样的格局下,创业者会感觉这是他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在给VC打工。

  足够的信任,并不代表冷眼旁观。VC的职责是向创业者提供关于人事、技术以及经营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咨询和建议。正像美国风险投资家皮彻•约翰逊(PitchJohnson)说的那样:“我们不仅把骰子掷出去,我们还吹它们,使劲儿地吹。”

  邓锋也会去吹骰子,但并不使蛮力。“在对企业家建议的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说‘你要这么干’,我们只是多个信息输入渠道中的一个,只是提供一种谏言,企业家是做决定的人。”

  但是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当邓锋明明知道企业家在做错事,在“烧钱”的时候,他也不会强硬插手。“有时候要得到他的信任,你最好先让他撞墙,好的企业家有的时候同样会不撞南墙不回头。事实上,很多好的公司确实是在看不清楚方向的情况下,执着做下来的。”在“撞墙”试错后,企业家会幡然醒悟,会把心交给VC。

  北极光投资的红孩子已成为VC“导航”创业的佳话。

  红孩子是一家婴幼产品的目录销售商,主要通过目标发行产品目录和网上订购的方式销售婴幼产品。邓锋看好红孩子的“目录销售”的模式,即面向目标顾客群体定期发放产品目录的销售模式。此种模式全球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后来,红孩子以“全国规模最大的母婴用品销售商”身份,获得北极光、NEA两大投资基金300万美元的第一轮投资。

  在红孩子董事会,北极光并没有派驻执行董事,只是邓锋大约一个月会参加一次董事会,讨论红孩子下一阶段的发展计划。“我们非常尊重邓锋的想法,他特别平易近人,不像一般的VC那么咄咄逼人。”红孩子创始人李阳颇有感触地表示,与一般的VC喜欢摆出一副“家长”的架子不同,邓锋更多的是以理服人。

  经过半年多的发展,李阳及其创业团队发现一个问题:母婴用品市场介入容易,但主要走低价量大的线路,其利润不足以成为红孩子今后上市的坚实支撑;且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再需要母婴用品后,会产生用户流失的问题。通过调查,李阳决定进行第二轮融资,增加化妆品和健康产品这两条新的业务线。“化妆品和健康产品的利润相对较高,可以为企业赢得较大的现金流。”这次红孩子与VC一拍即合,北极光和NEA加入了第二轮融资的队伍。

  这时红孩子员工的期权计划也开始提上日程。李阳的想法是对元老型员工论功行赏,给予期权奖励,即同等职位的高管,老高管和新进高管可以拿到的期权分别为0.4%和0.2%。邓锋的观念正好相反:期权应该是对红孩子未来有价值的员工的激励。方案调整后,老高管和新高管的期权比例分别为0.2%和0.8%。这样新高管获得足够的激励后,红孩子将发展得更快,“老人”手中的期权也就升值得更快。一年后,红孩子成功完成第三轮融资,获得了来自凯鹏华盈(KPCB)的2500万美元的投资。现在红孩子引入了职业经理人体制,整个公司开始从创业企业向职业化团队发展。

  北极光投资的另外一个互联网知名“作品”是在线社区开心网(kaixin001.com)。“互联网只要有流量、有粘性就能变现”,在采访中邓锋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年的腾讯就是成功利用互联网粘性成功的榜样,开心网也许就是下一个神话。

  2008年,当开心网开通不到半年的时候,北极光开始帮助其启动首轮融资。当时开心网迅猛的发展曾令多家风投及互联网公司侧目,以当时Alexa排名为例,4个月内开心网的排名从1万以外迅速进入1000名以内,成长速度高于10倍。

  与此同时,开心网也饱受侵扰。“买卖奴隶”、“争车位”等开心网的人气游戏组件,已经同样被校内网等采用。而就在开心网获得首轮投资后,“kaixin”这个好记的域名被其竞争对手千橡网买走,推出“千橡版开心网”,开心网“山寨现象”开始流行。

  对此,邓锋表示,作为创业企业的开心网在短期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无论是遭遇山寨还是商业模式质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团队的运营能力。“我们当然不希望大家用山寨版,你说出现山寨版是投资人的错,还是做山寨版人的错?即使有山寨版,我们仍然会继续做下去。”

  邓锋的信心来自于对北极光和开心网团队的信任。他并非此次投资开心网的操盘手,甚至笑称自己已过不惑之年,看不懂开心网的模式,也从来不使用开心网,但其他合伙人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因此他并不担心。他进一步强调,考察一个项目不是看商业模式,长期更重要的是看运营能力。

  开心网的创始人程炳皓在某种程度上是邓锋非常欣赏的“棋手”,回忆初次相见,邓锋说,当时程炳皓介绍项目非常坦诚,镇定地谈了很多开心网的优点和缺点,和只忽悠概念的公司完全不同。

  “我曾经给程炳皓介绍过10个广告客户,其中9个都被程炳皓拒绝了。”对于程炳皓团队的固执,邓锋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欣慰,“风险投资要看的是整个格局,看短期利益没有意思。开心网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增加点击率,扩大影响力,如果只为了挣短期的钱,目光太短浅了。”

  2009年11月,北极光又对开心网进行了第二轮融资。虽然此前有消息称,开心网因为业务模式单一,用户正在流失,同时很多类似的SNS网站正在出现,另一个“可怕的”对手腾讯在2009年初发布了自己的SNS产品“QQ校友”,SNS成为腾讯计划中新的盈利来源。然而邓锋认为,虽然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竞争者,但最终能够做大做强的只有少数几家,北极光希望开心网能够做大做强。

  作为主要投资者,北极光并未随便指导开心网的公司运营和产品开发等,邓锋现在只对程炳皓提一个建议,就是“保持用户增长,增强用户粘性”。

  平常心

  风险投资家在硅谷的流行绰号是“秃鹫资本家”,把他们说成是贪婪的、令人讨厌的食腐动物,以嚼食硅谷工程师辛勤工作和创业精神为生。

  秃鹫资本家的目标是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控制其投资的公司。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甩掉公司的创办人,那就甩掉好了。秃鹫的目标是当公司走向社会或者被人家收买时能够赚钱,所以公司能否长期存活下去,那是不重要的。因此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可能具有非常不同的目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冲突。

  邓锋并不认同自身秃鹫资本家的角色描述,如果一定要做个比喻,他更喜欢“园丁”这样的称谓。他希望自己做一个“掘地的农民”,有农民一样的眼光和耐心,发现好种子,播种、灌溉、孕育。这当然不是说他不用追求投资回报,只是除了回报以外,他更像是在享受此中的过程。

  也许是因为经历过曲折的创业经历,邓锋可以更冷静地看待公司的起落。

  刚刚创办NetScreen时,邓锋想能在创业中挣两百万美金就够了,至少要对得起放弃的英特尔公司价值100万美金的股票。没想到在公司创办1年零10个月的时候,有个公司发现他们做得不错,打算用4.5亿美元买下。用邓锋的话说,当时哥几个“乐疯了”,跟同事们也都讲了公司可以卖掉了。可就在签字那天,那家公司突然说,抱歉不买了,而买了另外一家跟他们间接有竞争的公司。邓锋说,当时“特别沮丧,所有人都大骂‘你们怎么这么笨呵’,最后人家没买,员工都骂我们”。

  2000年3月,又来了一个公司想买NetScreen,出价9亿美元。这下邓锋他们又开心了,庆幸当年没卖,价格翻了一倍。但是由于上一次的教训,为了避免挨骂,这回邓锋他们直到签字之前都没有吱声。这次交易的方式是股票交换。签字后,他们就把消息公布出去了。4月初纳斯达克股票全线跌落,就在交易结束前的1个多月的时间内,也就是“领了证还没进洞房的时候”,公司交易的价值跌到只剩三分之一。最终他们还是从这起交易中退出来了。

  之后,邓锋他们开始着手准备直接上市,高盛和JP摩根来看后觉得公司不错。可是离上市就差两三天的时候,做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说财务上存在两项重大的管理缺陷,不能签字。而审计公司不签字就不能上市。用邓锋的话说,当时审计公司“基本上就是说我们根本不会数数。”因为那几年NetScreen公司发展很快,旧的财务系统跟不上来。于是包括CFO在内的所有财务人员全部走人,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对公司的财务系统进行整顿。

  2001年,NetScreen决定再次IPO。这次审计通过了,但不幸的是,9•11事件发生了,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一周内缩水16%。面对惨烈的市场暴跌,几经犹豫,邓锋他们还是决定上市。为以防万一,正式IPO之前,他们先做了一部分私募,私募金额是4亿美金。12月11日NetScreen正式上市,上市时私募部分股票的市值当天即达到24亿美金,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参与私募的机构就赚了6倍。

  如今,邓锋可以笑谈这“三起三落”的经历,经历艰难创业的他,对创业者更能将心比心,对公司起落泰然处之。

  硅谷有这样一个数据,新创办的企业中,大约有20%-30%会夭折,60%-70%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只有5%的新企业,如苹果公司财源滚滚。邓锋认为:“衡量一家创投公司的业绩,不能单看项目成功率,而是资金总体回报率;如果没有失败的项目,肯定不是最好的风投,很多时候潜力和风险是成正比的。”

  很多项目,当时看起来“失败”并非真的失败。“很难在某个时刻讲投的哪个公司好,哪个公司不好,变化是很多的。”邓锋以展讯为例,2007年其刚上市时股价表现很好,2008年底2009年初的时候却很差,当时产品质量跟不上,丢掉不少客户,现在股价又是当时的7倍了。“出现这样的情况,归根结底跟团队的执行力相关。”

  目前北极光已经退出了四个项目,两家卖掉,两家上市—其中炬力(ACTS)和展讯(通讯SPBD)先后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还有两个公司正处在赴美国上市的过程当中。

  而对于已经可以退出的企业,邓锋并不想过早变现。当年IDG将腾讯的股票拱手让给MIH集团米拉德国际控股集团公司,丢掉了一块到嘴的肥肉,也许邓锋并不想重蹈覆辙。

  有时候,邓锋会对商业回报一字不提,甚至会很明确地给企业讲“并不追求最高回报”,“因为当你追求财务回报最大化时,你会丧失很多东西。”

  虽然创立了北极光,但邓锋还是保留着“天使”的身份,会随性地做一些“感情用事”的投资。比如最近,他就投资了摇滚歌手郑钧的3D动漫《摇滚藏獒》。

  郑钧原来做计算机游戏生意,邓锋对那个不感兴趣,后来看到动漫,邓锋觉得这个不错,因为相关的书出来后反响不错,邓锋开始想将《摇滚藏獒》搬上银幕。

  邓锋从来没想过投文化传播方面的内容行业,这是第一次尝试,是他个人的天使投资。他说,“我们不知道中国的动漫电影能不能通过这个走向世界,但至少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尝试。这是用中国资金、中国原创、好莱坞制作,后期有一部分中国做,全球发行,很有意思。”

  过去《功夫熊猫》、《花木兰》都是中国的题材,但好莱坞制作后通过全球发行又回到中国。郑钧本来养藏獒,唱摇滚,对佛教有精深的研究,动物、音乐、西藏法术这三个元素放在一起非常国际化,但是要做到像好莱坞那种水平,难度并不小。

  邓锋坦承:“作为中国的创作人,郑钧有没有办法跟美国的制作团队进行很好的交流等等都是问题。没法用基金投,所以我用自己的资金。个人投,我可以玩的稍微大一点。做出不错的电影,我觉得风险不大。”

  百年树人

  与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一样,邓锋亦热衷公益事业。

  现在,邓锋做公司和做公益的时间,大致是4:1。他用80%的时间做创投,20%的时间再做另外四件事。而这四件事,似乎让他兴致更高。

  第一件事,联合多家创投,每年把哈佛、MIT等7家美国最顶尖商学院的50名中国学生请回来。今年是第三年,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半,与柳传志、熊晓鸽、吴尚志等企业家、投资家座谈。个中用意可以从挑选这些学生的标准中看出:在中国出生长大的,有一定产业经验,毕业以后在国内工作过,然后到美国学习,有志于回到大陆的这些人。

  邓锋说:“我们做这事,是为了帮助这些人回国找工作,给他们提供金融服务这个平台。因为这些顶尖商学院的MBA学生回来无非做投资、投行、咨询、创业及大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

  这项活动每年只有50个名额,但现在来自这些顶级商学院的申请将近300个。说起这个,邓锋很自豪:“他们为什么这么积极?因为上届同学都跟他说了——你要是想在中国做VC或PE,就必须参加这个训练营”。北极光每天都会从中挑出两个学生来公司实习。

  而这个平台还有一层含义:“让这些人分属美国不同院校的顶尖留学生深入交流,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好处就是在竞争之前先合作,先成为朋友,对我们风投行业也有好处。让中国的VC走向更阳光的领域,不要在私底下互相掐。”

  第二件事,开办领导力训练营,召集清华各院系的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书记集体参加,连续培训两个夏天。训练营已办了三年,去过西藏、青海。2009年邓锋亲自跟他们一块去,去中国最偏远的地方,也跟当地的省委书记、省长直接面谈。

  不同于美国商学院的华人学生,邓锋对训练营这批人有另外的考虑:“我觉得清华的责任不仅仅是培养学术界的领军人物,还有责任培养各行各业的领袖人物。中国未来的领导人很可能就从这拨人里出来。”邓锋认为,这些精英中的精英,以后会进入政府机构、国内外大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各种机构,应该让他们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力。

  另外,邓锋还组织这些学生暑期出国。2009年去了耶鲁,跟许多别的国家的优秀学生在一起做各种活动。这样做,实际上是让他们能直接跟未来世界各国的领袖进行合作。这源于邓锋的一个想法:“如果布什和普京大学同学过,这个世界现在也许就不一样。双方至少知道彼此在怎么想,思维方式是什么样,至少不会有那么多的互相猜疑。”

  第三件事,每年资助100个清华学生参加国际会议,今年是第六年。一次,在中国去美国的飞机上,一对老年夫妇走过来对邓锋说:“你是邓锋吧,我们要感谢你!”老两口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他们的学生加起来有十多个人就是因为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而获得了国外奖学金,有人甚至直接得到进入国际知名实验室工作的机会。

  因为这个活动,清华学生论文的数量、质量都提高了。最重要的是,这六年来,参加活动的600多人中90%是第一次出国,能脚踏实地接触异国人士,了解风土人情,远非看图说话、纸上谈兵来得生动深刻,冲击力非常大,对他们的人生有很大影响。“这些学生的感谢是发自内心的,前面的人跟我说了同样的感谢的话,后面的人很可能还会再说一遍。”眼界打开了,跟国际大师交流,有些直接就可以读大师的研究生了。这件事也是邓锋的骄傲:“因为清华去的学生很多,论文很好,最后有两个国际会议都挪到中国来办了。”

  第四件事,从2008年起,北极光开始支持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大赛。邓锋发现,原来的创业大赛往往陷入纸上谈兵,他认为学生首先就不适合去做一个公司,做的商业计划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2009年创业大赛就做了一个调整,叫做“公益创业实践赛”,学生不用去做公司,而是做一个可以小一点的项目,比如家乡的水源系统改造,灾后重建工程中某个具体的可能很小的项目。

  大赛选择的项目是公益项目,评选出来的优秀项目,商业上可操作性强。北极光只提供种子基金,每个项目也就是几万块钱。每个项目能够正循环,将来要能够赚钱。这样做,有点像公益创投。

  做公益有很多方向,但邓锋只做这四件事并乐在其中,“做得很带劲儿。”
步从容 发表于 2010-3-1 18:13:30
对话邓锋

  快乐源自激荡与平衡

  Q:做企业家和投资家,感觉上有什么区别?

  A:企业家的弦绷得特别紧。有一次我们公司(NetScreen)搬家,把机器都卸下来了,周末搬家,周一上班。周一早上凌晨三点,美国军方打过电话来,那时候伊拉克准备开战,说在伊拉克用的设备出问题了,得赶紧来解决问题。当时我们连实验室的条件都恢复不了,只好马上自己动手把东西搬到新的地方,搭起一个临时实验室,24小时工作了两个星期。最后发现不是我们设备的问题,是微软的程序出了毛病。做投资没有这种短期的压力,而是长期的压力,因此,平时心态会平和一些。

  Q:你希望投资拥有什么样价值观的企业家?

  A:很难培育一个人的价值观,只能去选择拥有好的价值观的人。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胸怀,能不能跟别人分享,能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心要很大,成功才能很大。自私的人我绝对不投,这种人没法跟你合作也没法跟别人合作。遇到委屈,能不能经受得起,该做牺牲的时候要能做牺牲。为人是不是很公正,不是任人唯亲,而是看业绩来考核别人。当然,也有很狭隘也能赚钱的人。这种人我也不会投,就算我能跟他一起赚点钱,但是我很难受,天天得防着他。另外,抠门的公司不一定是坏的。节俭毕竟是好的,关键是看企业主要负责人能不能同甘共苦,不能要人家节俭,自己却去享受。

  Q:你心中的世界级企业有哪些特征?

  A:首先要有世界级的公司治理、董事会监督,不一定市场份额是世界级的。其次要有世界级的影响力。我认为腾讯和阿里巴巴现在就是世界级的。“互联网只要有流量、有粘性就能变现。腾讯很可怕,有它在,中国互联网投资就不是很好投。马云、李彦宏就很担心腾讯网,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的客户不离开腾讯,新的客户又加入腾讯。另外腾讯的执行力很好,是中国互联网真正的第一品牌。”

  Q:你希望北极光带给你什么?

  A:我自己只追求快乐。跟这些企业家打交道,每天能接触新的东西,大家互相脑力激荡,觉得过得很有意思。要想快乐,三方面都得快乐:公司员工、被投资的企业、LP,要在这中间找一个平衡点。到我们这个岁数,财务回报就不是第一位了。

  Q:你心中世界级的投资家是什么样的人?

  A:首先是运气特好的人。能做大做成功肯定有必然性因素,但要想成为世界上顶尖的伟大的投资家,就一定要天时、地利、人和,有好多运气的成分在里面。有一个VC,从成立起就投到微软里面了,除此之外没成功投过别的任何公司。

  Q:世界一流的投资家在硅谷吗?

  A:不应该这么说。一流的投资家投的市场肯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过去发展潜力大的行业是IT或者数据通讯,所以世界一流的投资家在硅谷,现在这些行业的成长性基本没有了,那些一流的投资家的业绩也就不行了。现在成长最快的市场在中国。1990年代到现在,投Bio-Tech(生物科技)的,不会有伟大的投资家出现,但是今后十年就不一定了。即使如此,我也不太会去投,因为我不熟悉,所以我的行业限制我成为Bio-Tech中伟大的投资家。投资家应该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里投资。

  Q:北极光有一个明星团队,聚集了新浪前副总裁周树华,分众传媒前首席执行官谭智,阿里巴巴前首席技术官吴炯等。你心目中的理想合伙人是什么样子?

  A:我认为,理想的合伙人要有创业的经验,在业界有影响力,最关键的是他得认同北极光的价值观和理念。很难把特强的人放在一起,我们团队在一起工作有很好的文化和理念。

  Q:如果有人问起,你会怎样介绍北极光?

  A:我愿意如是描述北极光:首先,我们对我们做的事很enjoy享受,热爱自己这个行当;第二,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第三有很强的团队精神;第四有很强的快速学习能力。

  Q:作为一个投资人,你的快乐从何而来?

  A:我的快乐从与企业家打交道的互相激荡中来。一个好的VC负责人,只有在员工、被投资的企业、LP中间找一个平衡点,才能真正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