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拆了华为手机,得出一个结论!雷蒙多在华照片引热议……

发布时间:2023-9-5 08:54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美媒 , 华为手机 , 雷蒙多
来源:北京日报

近日,中国企业华为最新推出的旗舰手机Mate 60 Pro,被外界普遍视作是中国芯片制造业对美国政府野蛮打压的反击,持续吸引着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一反击是否取得了成功?美国彭博社就对这款华为手机进行了拆解、查看里面的芯片情况,并在9月4日推出了相关报道,对此给出了相当肯定的答复。此前刚结束访华的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一回国就对华出售芯片表态。

美媒拆机后

说出这样一番话……


据环球时报援引彭博社报道称,彭博社通过与美国科技咨询机构TechInsight合作,经由后者对华为Mate 60 Pro手机进行拆机检测后,确认了该手机的芯片是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制造出来的。

“中国政府正在构建本土的芯片生态系统上取得进展”,这家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写道。

由此,彭博社评论说,“华为这款手机的芯片令人怀疑美国为阻止中国获得先进芯片技术而在全球实施的封锁,是否真的有效。”

彭博社称,去年美国政府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是想将中国的芯片技术卡在落后最先进技术8年左右的时间上。

“现在中国已经证明其至少可以生产一定数量的、仅落后最先进技术5年的芯片了”,彭博社写道,“这距离中国在半导体这个关键领域实现自给自足,又进了一步。”

为彭博社进行拆机的TechInsight公司的一名高管亦表示,这款芯片是来自中国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声明”。

外国网友热烈讨论:

美国制裁没能杀死华为


除了美媒,外国网友也就此展开热烈讨论。有人为华为取得重要突破欢呼,有人认为华为此举狠狠打了美国的脸,有人则表达了对中国突破封锁、取得更多技术成就的信心。

据环球网报道,北京时间8月31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X分享了一段拆机视频,配文称“中国(有人)直播了华为Mate 60 Pro拆机过程…… 美国制裁没能杀死华为!”

对此,有网友回复该帖文,表达自己对华为新机的看法,“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全球公民,我一直主张避免对中国实施微芯片和高端技术禁运。(因为)我相信,这样的封锁会在不经意间为中国在技术上的自我进步提供力量和决心。”

雷蒙多回到美国

就对华出售芯片表态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于8月30日结束为期四天的访华之行返回美国。据环球网援引美媒报道,雷蒙多9月3日出现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国情咨文”节目中。她声称美国将继续向中国出售芯片,但“不会向中国出售我们最顶尖的芯片”。

报道称,雷蒙多在节目中称,美国“永远不会向中国出售我们最顶尖的(人工智能)芯片”。雷蒙多还表示,美国有望在2030年前“拥有一个庞大、深入、世界上最好的半导体生态系统……我们在半导体设计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你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芯片看到这一点。我们在软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对于美国的一系列芯片出口管制措施,中方此前多次表态,这种做法背离公平竞争原则,违反国际经贸规则,不仅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也将影响美国企业的利益。 另一方面,针对美国对华芯片等产品的出口管制措施,中方已于去年12月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雷蒙多访华期间

就因一张特殊的照片引热议


8月27日至30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对中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期间先后访问北京与上海两座城市。在雷蒙多访华期间,华为公司上周突然预售新款手机Mate60系列。

值得注意的是,雷蒙多访华期间一张照片就引发了热议。“眼尖”的网友发现,照片左下方印着“华为Mat60 Pro”的水印。这是央视记者用已发售的华为Mat60 Pro为其拍照。

1.jpg
图源:玉渊谭天

由于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出口管制大部分是通过美国商务部实施的,华为“上新”让很多网友看到了“在美国打压之下绝地反击”的热血故事。近年来,美国对华为几次三番围追堵截、各种制裁手段层出不穷:限制华为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断供芯片和操作系统,在全世界胁迫其他国家禁止华为参与当地5G网络建设,还策动加拿大无理拘押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近3年。正因为遭受了非同寻常的磨难,华为一次次“满血”回归才让人倍感振奋。

“一款手机的推出在华盛顿引发担忧,即美国的制裁未能阻止中国取得关键技术进步,”环球网援引《华盛顿邮报》9月2日的报道称,“这似乎应验了美国芯片制造商的警告,即制裁不会阻止中国,而是会刺激中国加倍努力,打造美国技术的替代品。”

“打不倒我的,只会使我更强大”

这是华为经历的真实写照

也是中国高科技发展的缩影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3862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