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通信频段的变化的原理

发布时间:2023-8-22 17:14    发布者:成都亿佰特
通信频段的变化主要是由频率规划的需要和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所决定的。随着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可用的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因此必须不断开发新的频段以满足通信需求。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会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在低频段,电波传播的距离较短,损耗较大,但是由于可用频谱较宽,因此具有较高的信道容量。而在高频段,电波传播的距离较远,损耗较小,但是可用频谱较窄,因此信道容量较低。
此外,频率越高,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也越大。这是由于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大气分子、尘埃、水蒸气等微小粒子的阻挡,这些粒子会吸收和散射无线电波,使其能量逐渐衰减。此外,高频电波更容易被障碍物所阻挡,这也会导致传播距离的减小。
因此,根据不同的通信需求和应用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通信频段。例如,对于需要覆盖较大区域的通信系统,通常会选择较低的频段;而对于需要高速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可能会选择较高的频段以获得更大的信道容量。
在无线通信中,电波信号需要在空中传播,因此频段的变化是一种常见现象。频段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多普勒效应、多径效应和波导效应等因素所引起的。
首先,多普勒效应是造成频段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多普勒效应是指当一个波源和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频率会发生变化。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台高速驶进基站时,通信频率会变高,波长变短;反之,驶离基站时,通信频率会变低,波长变长。这种效应会导致信号的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随机变化,从而严重影响通信质量。
其次,多径效应也是造成频段变化的因素之一。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高大建筑物的反射、阻挡以及电离层的散射,移动台的电磁波传播接收到的信号是从许多路径来的电波的组合。这些路径上的信号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都存在随机变化,因此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也会随机变化,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最后,波导效应也是引起频段变化的因素之一。波导效应主要由建筑、峡谷等引起,如两旁建筑整齐的街道、隧道、较长的走廊、岩石峡谷等都会形成波导效应。信号在这些地方传播时,沿波导方向损耗小,信号就强,其他方向损耗大,信号强度就弱。波导效应容易引起越区覆盖和导频污染等,在井型街道会引起切换频繁、掉话等。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影响频段的变化,如孤岛效应、拐角效应等。总的来说,频段的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3664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5分钟详解定时器/计数器E和波形扩展!
  • 了解一下Microchip强大的PIC18-Q24 MCU系列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2
  • 安静高效的电机控制——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