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传感器在电镀厂火灾预警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3-2-17 14:13    发布者:ofweekmall
关键词: CO传感器
电镀是工业产品表面加工处理的一个环节, 使产品具有美观、防腐等功能,已成为我国基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电镀企业在日常生产中会使用到大量的酸、碱、剧毒品、氧化剂、易燃易爆原料等危险化学品,稍有不慎,可能会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对于电镀厂在安全方面人们常关注的是:使用剧毒品发生中毒,使用酸碱发生灼烫,职业危害导致职业病以及由于潮湿、电气线路复杂发生触电事故,其实,电镀厂经常着火
2月14日晚上8点,深圳沙井附近发生了火灾,现场浓烟滚滚,火势非常的大。

有很多附近的居民,拍摄了很多现场的视频。这次起火的是沙井步涌全升昌电镀厂,现场动用了无人机勘测现场。据报道,是工厂五金电镀厂生产车间着火,火灾发生后所有员工被叫停工作进行紧急疏散。接到火警后,当地消防大队立即调派救援力量到现场处置。根据深圳消防最新报道,这起火灾已经得到控制,无人员被困伤亡。但有知情人士透露,这起火灾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而且后续公司肯定还会因这件事被罚款,说不定老板都得因为这件事而破产。

电镀企业火灾特点及危害性1.原料具有易燃易爆炸性
电镀行业生产常规化工原料如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丙酮、苯类、三氯乙烯和四氯化碳等,大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强腐蚀性等危害特性。这些原料普遍闪点低,易挥发,混合蒸汽达到爆炸下限时,一旦遇到明火就会发生燃烧爆炸。
2.工艺流程危险性较大
电镀企业生产通常要经过除油、水洗、腐蚀、电镀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工艺流程,并对电流密度、添加剂、镀液温度、镀液配比等工艺参数要求严格。而不同的电镀企业在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产品性质、生产条件等方面差异较大,操作过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电镀车间发生火灾事故。
3.燃烧形式较复杂
电镀企业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由于具有低闪点、高热量、大冲击等特点,往往伴有爆炸发生,在冲击波和气流作用下,造成现场大面积破坏的连锁反应。电镀行业中使用化工原料液体较多,而各种作业镀槽往往比地面高,发生火灾时,可能形成地面流淌、沟渠流淌火、生产装置火、管线喷射火等多种燃烧形式,以及原料喷费现象会带来较大人员伤亡。
4.电气设备隐患多
电镀企业生产中用电量大,生产时电镀电缆通常承载1000A以上的电流,而在具有强酸、强碱、强氧化性的电镀车间环境内,电源线路及电热设备容易腐蚀和老化。如电缆绝缘层长期被腐蚀,则电缆本体逐步会硬化,其耐热性能变差,在工作时电缆线路电阻热温度不断升高,进而起火;线路老化会造成短路、电气设备过负荷运行,易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等明火,一旦接触易燃易爆原料引发火灾。
火灾处置对策-加强预警系统建设火灾自动预警系统是电镀企业生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警系统建设应把握以下几点:
(1)实现无线传输和报警功能,确保可靠性,提醒值班人员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能够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2)对料场内超温情况、初期火情等实施监测,通过无线传输装置将数据传至监控中心,实现预警功能;
(3)监控中心能够全面显示前方探测设备传回的视频、温度等数据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超过预先设定报警值时,将发出声音报警,做到突发事件反应及时、处置迅速;
(4)配置相关工作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巡检,进一步降低火灾风险。
在火灾报警系统中,火灾报警器是其中的重要组件,也是消防报警系统的感觉“器官”。一旦有了火情,就将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如温度、烟雾、气体和辐射光强等转换成电信号,并立即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当火灾发生时,尤其是火灾发生初期,由于不完全燃烧,在火灾现场的建筑物内会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产生,直接威胁着建筑物内人员以及将要进入火灾现场救助的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火灾报警器配备测量范围宽、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将势在必行。在此,推荐一款火灾用一氧化碳传感器TGS5141,该传感器具有长寿命、可靠性高、长期稳定性好等优点。

一氧化碳传感器(CO传感器)TGS5141特点:
* 超小型
* 可电池驱动
* 对一氧化碳选择性/重复性高
* 对一氧化碳具有很高的线性输出特性
* 校准简便易行
* 使用寿命长
* 取得UL认证
* 满足 UL2034, EN50291和EN54-31的要求
CO传感器TGS5141具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等优势,非常适合用于高集成、电池供电产品, TGS5141对CO灵敏度非常高,而且对甲烷、酒精等可燃气体抗干扰能力强,保证了火灾检测的准确性。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1085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