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最后一米”配送问题!普渡全自动配送机器人A1划时代而来

发布时间:2022-3-28 09:15    发布者:焦点讯

近年来,机器人核心硬件国产化进程不断提速,智能关键技术加速迭代升级,餐饮配送机器人商业化应用步伐正不断加快。伴随着应用端巨头开始入局、疫情加速数字化变革,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餐饮行业,人力成本的压力让餐饮配送机器人迅速进入市场承担起部分服务员的职能,进行送餐、回盘等繁重机械的工作。

机器人的加入,让送餐模式逐渐由传统人力转变为人机协作,餐厅运营效率得以提升。但是,机器人只能完成菜品配送的中间环节,服务员仍需在出餐口和餐桌协作出餐和端菜上桌,尚未真正实现餐厅内送餐自动化场景闭环。这对于人力成本的减少和餐厅运营效率的提升效果显然不够极致。

而要做到送餐环节全流程的自动化,首先要突破的瓶颈就是从“出餐口到餐桌”这一端到端的配送问题。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头雁”企业普渡科技别开生面,利用机械臂的自动抓取打通机器人在出餐口和餐桌的连接,将机械臂融入餐饮场景,推出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首款复合机器人A1,以划时代的步伐,解决机器人送餐的“最后一米”问题。

从后厨到餐桌 打通最后一米

得益于PUDU自研菜品识别技术,普渡机器人A1通过深度学习,能够熟练识别出餐口菜品种类。再加上PUDU自研视觉定位抓取技术,机械臂可以实时定位餐盘并精准夹取对应菜品,通过与餐饮系统的互通确保机器人送到指定餐桌。

对于复合机器人来说,机械臂在作业时会因为姿态及负载的不同而改变整个机器人的重心,进而影响机械臂末端位置误差及稳定性,所以对底盘停靠的精度和机械臂操作时的稳定性要求与一般机器人相比更为严格。通过PUDU自研激光SLAM和视觉SLAM,普渡机器人A1达到了±7毫米的停靠精度,并利用“动态重心自适应模块”实时计算抵消机器人重心的变化,从而做到“手脚并用,稳如泰山”。

此外,餐盘的种类对于机械臂的抓取效果也是一项重大考验,不仅要抓得起,更要抓得稳。基于这一点,普渡机器人A1专为餐饮行业配送打造了一款柔性夹爪,适应80%餐盘种类。其防碰撞的设计和缓冲机构,使得陶瓷、木质或塑料等各种材质和形状的餐具都能够被平稳取放。

防护层层升级 守护用餐安全

然而,餐厅人流量大,在这样高动态的复杂环境下,又没有服务员在旁边,机器人运行时的安全性问题备受大家关注。机械臂是否会放错菜品位置?又是否会与顾客产生碰撞?对此,A1以自身赋予的复杂餐桌环境识别感知技术,确定可以放置菜品的空间,并实时进行最优避障路径规划,将菜品精准放至餐桌上。

值得一提的是,A1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的分级安全控制技术可以让顾客与机器和谐共处,安心无虞。当有人靠近机器人视觉检测的安全范围时,机械臂会即刻减速,并且机械臂的红外传感器和电流动量的碰撞检测更是层层递进防护,一旦侵入相关范围,机械臂会立刻停止运行,直到障碍物离开才继续操作。

RGBD视觉检测,进入安全范围降速

红外传感器检测,靠近即停

电流动量碰撞检测,触碰即停

疫情的催化让配送机器人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普渡科技以餐饮配送机器人这一细分赛道切入市场,不断丰富服务领域、拓展应用场景,目前已发布了送餐、回盘、迎宾和清洁等多款服务类型机器人。全自动配送机器人A1的推出,是站在技术积累的“肩膀”上对配送服务更进一步的探索,致力于让服务更完整、更全面、更极致。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普渡机器人产品现已出口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形成北美、欧洲、东亚、亚太、中东、拉美等六大区域发展布局,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机器人服务。在机器人行业日新月异的巨变之下,普渡科技以“敢闯关山千万重”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颠覆用户体验,重塑商用服务机器人新生态,引领行业进入科技新时代!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8618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