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平板电视价格为599美元 将吸引美国消费者

发布时间:2011-11-2 16:44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平板电视 , 液晶电视
价格是最重要的考虑,压倒图像质量、尺寸和品牌等其它一切因素

作者:Lisa Hatamiya

据IHS iSuppli公司的美国电视消费者偏好分析报告,599美元的价格显然够低,足以刺激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电视买家仅出于一时冲动就购买一台平板电视。

第三季度,对于599美元以下的电视,冲动型购买占26.5%,比去年同期的23%有明显上升。IHS公司认为,这可以归因于颇具吸引力的“拿一台就走”的价格,消费者购买时无需多想。相比之下,电视价格越高,冲动型购买所占的比例越低,表明价格高于神奇的599美元关口之后,消费者就越来越不愿意一时兴起就花钱。例如,对于600-999美元的电视,只有17.2%是冲动型购买。当电视价格超过1000美元时,该比例下降到15.5%,价格达到1500美元时,进一步下降到12.4%,如图2所示。

image002.jpg

最新数据显示,以599美元,消费者可以买到40英寸CCFL背光的索尼液晶电视,或者相同尺寸的东芝LED背光液晶电视。这两款电视都提供1080p全高清分辨率,刷新频率至少为120Hz。

总体来看,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液晶或等离子电视时最重要的考虑,压倒图像质量和屏幕尺寸等其它因素。但是,图像质量和尺寸也是消费者购买电视时的主要考虑。音质、电视外观和他人的推荐甚至有利的评论,消费者也很看重。这些评价可能来自家人和朋友,以及其它值得依赖的渠道。

需要特别推出的是,消费者认为,由于电视在展厅看起来越发相同,只通过图像质量,更加难以使产品具有差异化。多数消费者也愿意相信其购买的电视具有最好的图像质量,但不是所有的消费者愿意为先进功能支付更多费用。

因此,买家对于LED背光、互联网连接性、高刷新率和品牌名称等不太关注。对于索尼和三星等高端品牌来说,品牌名称一度是宝贵的资产,具有很高的无形价值。数据显示,随着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消失,以及图像质量改善,品牌名称在购买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下降。

LED电视的份额继续上升,但购买者仍然主要是高收入者。LED电视目前占总体平板电视购买量的32.5%,CCFL背光液晶电视占55.5%,等离子电视占12.0%。

然而,购买LED背光电视的主要是年收入为15万至199,999美元的消费者,再度表明价格是影响最终销售的主要因素。相比之下,CCFL继续是年收入低于10万美元的家庭的主要选择。同时,3D技术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重要性下降,由于价格较高,而且观看时还需要辅助设备,许多消费者对这种技术的态度仍然不冷不热。

索尼和Vizio被视为两个最大的液晶品牌,消费者认为这两个品牌非常重视改善用户体验,提供了突出的价值。但在消费者感知哪些卖家据信提供最大的价格优势方面,亚马逊上升最多。

在尺寸方面,第三季度购买的电视有63%是40英寸或更大尺寸。32%不再被视为CCFL电视的“最适宜尺寸”,40-42英寸现在是CCFL液晶电视的主流尺寸。

新购买的电视大多数仍然被放置在客厅或家庭活动室等主要观看区。但是,第三季度消费者购买的电视有18%进入了主卧,创下了纪录最高水平。

IHS iSuppli 公司发现,50英寸及更大的尺寸销售情况良好,主要用于家庭影院。消费者现在开始关注60英寸和更大的尺寸,因为这个尺寸的价格最低已达到1000美元。


Lisa Hatamiya是IHS公司的研究员。对于垂询本文的媒体,请联系编辑总监兼公关经理Jonathan Cassell,其电子邮件地址是:jcassell@isuppli.com。对于非媒体垂询,请联系:analystinquiries@isuppli.com

如欲进一步了解该主题,请参阅IHS iSuppli公司的报告: “TVs Below $599 Drive Purchases.” 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goo.gl/iQhs2.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858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安静高效的电机控制——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 PIC18-Q71系列MCU概述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2
  • 基于CEC1712实现的处理器SPI FLASH固件安全弹性方案培训教程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