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池

发布时间:2011-10-26 13:50    发布者:yulzhu
关键词: 电池
昨天在回家的时候,在想一个事情,当前蓬勃发展的锂电池,在各个产品之中,有采用一体化设计的,也有采用分离式的。准备开篇文章来谈谈这个事情的看法。

最为明显的属于IPHONE和NOKIA的设计PK,仅从电池的使用上来考虑问题。

继而考虑,在汽车之中,电池组的一体化和分散布置的情况。将电池放在用电产品里头,看上去有很多的优点:

1.电池正负极设计的简单性:由于不需要分离的连接,仅仅需要考虑有限的组装需求,很容易便可以设计成可靠的连接。因为连接的接口不会分离,不会遭受氧化、水分或者其他物质的侵袭。

2.电池信息的可记录性:从电池开始用,充多少次,充多少电,都可以通过内部的电路进行记录。反之,可更换的电池,则会遭受不明信息的问题,只能通过其电压进行判别。这就加大了高放电程度的可能性。

3.由于一颗电池始终由同一个负载进行使用,因此相对而言,前次从充满到放完,可以将数据进行记录。更容易实现对电池的优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此类设备的电流较小,比较容易检测,因此很容易达到很高的检测精度。所以SOC的精度保证是比较容易的。

4.可避免一定的安全问题。如果手机使用仿冒电池的话,安全问题是很难解决的。一体化电池至少出事情是本身的电池问题,不容易背黑锅。

这是单个电池的情况,如果由多个电池的电池包,问题相似。可以从IPHONE考虑到MAC。

当这个问题带入至汽车动力电池的时候,所有的问题会进一步凸显。特别是连接可靠性的问题,一个大的电池包,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各种意外,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大功率要求,意味着很高的电流(百安级别),在这个条件下,接触不良将会导致严重的发热和功能问题。

所以电池的分包设计,在现在的若干方案中很少被考虑,连接的问题占据较大的因素。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820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在线工具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