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听左强讲山寨那点事儿:手机的山寨家族史-上篇

发布时间:2011-9-23 15:14    发布者:绝对好文
关键词: 山寨 , 手机 , 左强
作者:左强

一切数码山寨皆从手机这里开始。2004年,业界流行着一句佳话:用了MTK的方案,就上了手机高速路。这一比喻没有丝毫夸张。MTK之所以引领山寨市场,是因其作为手机芯片设计公司的角色,率先提供了手机设计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将其手机芯片开发成成熟稳定的产品化解决方案到样机程度,从硬件设计到软件系统(SDK),全部开放给方案设计公司(手机集成商)和工厂(手机制造商)。这就意味着只要简单修改一下界面,甚至使用公模什么都不修改,就可以直接投入生产和销售。这就是山寨模式的雏形。

山寨机有很多种名字,一般采用假冒的移动电话设备标识码(IMEI),没有相关测试和质量认证,也没有入网许可证,因此行业上称之为三码机、五码机。因该类手机绝大部分使用MTK的手机方案由众多的手机集成商开发,因此,MTK就成了山寨手机的标志。这些手机在中国制造,无论出口还是内销,均未得到政府承认和正规授权,生产商一般不缴纳增值税,因此拥有绝对的价格优势。这些手机被行业上称之为灰手机、黑手机和山寨机。

手机的山寨,还得先从渠道链说起。如果说山寨机成就了MTK,则更多的成就了渠道销售商。据业内朋友讲述,2000年以前,基于国外品牌的手机销售,形成了国内的贸易分销体系,国包(-区包)-省包-地包-零售商。其中国包商为一个品牌在一个国家的总代理,一般只有一个,他们进货价为销售价的50%-60%。然后到各个大区,如华东、华南,接下来是各省到各地的一个金字塔架构。在这个销售体系中,国包商风险最高,省包竞争最为激烈,地包和零售商获得较高的单体利润空间。

2000-2003年,国产手机品牌借助同样的渠道迅速形成鼎市,伴随着国内手机市场的井喷之势,各级渠道商也获取了巨大的收益,其中地包商在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后,不甘心久居下游,持币伺机而动。

2004年,MTK的出现,使得国内手机市场井喷扩大。随着MTK TurnKey平台的日趋完善和稳定,地包商纷纷携现金抵达深圳,以求翻身作国包。2004-2007年间,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手机方案设计公司(手机集成商)和制造商。各级渠道商纷纷投钱委托开发或独家**包销已有机型,一度出现抢包局面,甚至手持现金在工厂排队等候提货。以投入一款不错的模具20万来计,10款模具花费200万,而其中只要有1款机型成功畅销,承包商就可以获取超过千万的利润。由此一来,全国各地,尤其是二**城市,呈现出一派山寨繁荣盛世。

这一时期,深圳华强北催生了一批手机批发市场,其中以新一代的明通、龙腾等为代表,形成了全球手机批发集散的源头。每天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上万的人头攒动,每个档口忙碌不停的发货、进货、调货。对于每个档口,都和国内的二**城市若干小规模商家有直接的对接,每天都不停的向国内各地发货,每次10-20台不等,这样的数量对于任何一方都有风险的承受能力,以此建立长期信誉。货物一般走火车运输,每台运输费用仅增加1-2元。档口一般都有手机工厂作为后台,一台机器赚取40元左右的利润,平均每天至少几十台到上百台的销售。

1.jpg

深圳明通手机批发市场

2.jpg

手机商场内的人山人海

然而,万物盛极必衰,时至2008年,深圳国包商已超过2000家,经营利润也远非昔日可比。渠道商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自身的处境并不夸张,“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的比牛多,挣的比谁都少!”其中仅有1/3的国包上可以保持赢利,剩下的都在盘算着何时跑路。山寨机无节制的更新换代,必然引发泛滥,50%的国包商一款机器仅销售几千台就被迫下线。在这种情况下,外单成为山寨机的救命稻草,其利润为国内市场的3-4倍,且无售后之忧,因此,手机集成商、制造商、渠道商一旦进入外单,基本上随时放弃国内市场。原先国包商跑路集中发生在年底,如今几乎天天都有,留下来的就是一堆永无售后的已售机器。

在众多数码产品中,山寨手机率先叩开了数码出口的大门,成为数码中国制造的主力军。依托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需求,如印度、南非、刚果、莫桑比克、阿尔巴尼亚、奥地利、土耳其等,据非官方统计,2005年山寨机出口3700万部,2009年激翻四倍,达到1.45亿部,占全球合法手机的13%。由于一直在水面一下,山寨机的具体数量始终难以估量。

渠道商经过多年的海外拓展,如今已经形成一条针对印度、非洲、中东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完善的渠道链。而迪拜成为最好的外销中转站,其地理位置优越,在几个地区交界处,承接了非洲大部分地区、中东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和欧洲少量国家的贸易进口。同时,迪拜提供很好的贸易环境,迪拜进口税低,而且金融市场开放,通过迪拜中转到新兴市场,比直接把手机出口到当地更节约成本。据非官方数据,目前,深圳山寨手机厂商外销到迪拜的比例约占到整个外销的3成以上。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690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你仿真过吗?使用免费的MPLAB Mindi模拟仿真器降低设计风险
  • 利用模拟开发工具生态系统进行安全电路设计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Cortex-M4外设 —— TC&TCC结合事件系统&DMA优化任务培训教程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