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电子功率放大器在非导体接触式μLED器件光电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4-27 17:02    发布者:aigtek
实验名称:非导体接触式μLED器件的光电特性研究   
研究方向:交流LED驱动、半导体器件      
实验内容:
依据非导体接触式μLED模型,制备出相应的器件。其次是针对这种新型结构的μLED,研究其在交流信号驱动下的频率-电压电流-电压,发光强度等光电特性。
      GaN基微发光二极管(μLEDs)在超高分辨率显示、微显示、可见光通信、固态照明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传统μLED工作机制是:施加正向电压时,空穴电子分别从p区n区注入到多量子阱中辐射复合发光。在正向偏压下,从外部电极注入连续的电子和空穴,导致连续的电致发光。
测试目的:
建立一种非导体接触式μLED模型并揭示其工作机理,为改善μLED器件结构、优化工作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测试设备:
非导体接触式μLED器件、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光功率计、雪崩光电探测器、示波器
放大器型号:ATA-122D功率放大器
实验过程:  
    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电压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输出,并将其施加在非导体接触式μLED器件上,采用示波器检测其电学特性,光功率计、雪崩光电探测器测试其电致发光特性。
     
   

测试结果:
     1.在交流电场的驱动下,实现了在无外部电荷注入的情况下“无线”点亮μLED。


    2.提出了一种与载流子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周期性振荡相关的NEC&NCI模式的工作模型,并通过采用“载流子泵”实现高光功率密度,进一步实验验证了该模型。



   
    3.简要讨论了“电容器内器件”的自我保护机制,即该结构μLED器件可以在高压驱动下正常工作,防止电击穿。

放大器在该实验中发挥的效能:该设备是本实验中的核心设备,提供驱动信号的调节功能      
选择该功率放大器的原因:设备性能高,参数满足要求(差分输出,电压幅度较高、频率范围较大)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6577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