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行业领先的射频无源器件自动化测试系统推荐给你

发布时间:2021-3-22 15:46    发布者:namisoft
关键词: 射频器件测试 , 网络分析仪配备软件
       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射频、微波设备的应用日渐广泛,在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领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随之而来的,测试系统中的应用射频和微波特性测试的仪器也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和进步。
传统的射频测试系统存在很多的缺陷,如测试流程繁琐、灵活性差、资源浪费问题严重等,使射频测试效率受到了影响。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它开始应用在射频测试系统中,在新型的自动测试系统中,射频和微波开关产品是极具特点的,其结构、功能以及器件原理都有自身的特点。这有利于实现自动测试,从而降低人力的投入,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动切换,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测试成本、保障测试效果。
      在亚洲最大的射频线缆生产厂家工作,并担任生产车间总负责人的我也不例外的想要改善我们传统的射频测试方法,可能行业外的人不清楚,传统射频线缆的测试方法测试项很多,花费的时间很长,耗费的人力也很大,然而产生的结果准确度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高。自动化技术开始高速发展以来,我们一直在寻求将射频测试和自动化技术结合的方法,在这期间也和多家做自动化系统的企业有过合作,然而结果还是不太理想,有的是对人力得解放不顾彻底,有的是测试中频繁出现问题,有的是报告的导出和出具不符合要求......
      时间来到2017年,我和纳米软件结识的这天,他们公司当时还很年轻,我对他们也不敢完全的信任,然而多番沟通和考察,我最终被他们公司的执着和愿景打动,我们签订了一份对他们颇为苛刻的合同,购买了他们的NSAT-1000射频无源器件自动测试系统。
也是纳米软件的NSAT-1000射频无源器件自动测试系统使我彻底对他们公司改观,甚至对自动化测试行业都有了新的认识,这个软件完全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所有的细节都替我们做出了考虑和规划,生产车间上至我这个总负责人、技术总工,下至车间的技术工人、操作员,都能用得了这个系统,连从前只有少部分人会用的网络分析仪也开始变成“大众性”的仪器了,只要给网络分析仪上装一套NSAT-1000射频无源器件自动测试系统,就可以用它自动的测试射频线缆。
      NSAT-1000射频无源器件自动测试系统能够实现对:射频无源器件:如滤波器、功分器、天线、放大器、衰减器、混频器、耦合器、石墨烯等产品的自动化测试;可以测试S参数、增益、损耗、阻抗、平坦度、隔离度等指标。
      我们使用时只需要NSAT-1000射频无源器件自动测试系统录入被测产品的批次号,便可对产品进行自动测试,自动存储测试数据、测试图形,生成测试报告。
产品特点
①NSAT-1000射频无源器件自动测试系统可以兼容中电41所(思仪)、是德科技(Keysight)、安捷伦(Aglient)、日本安立(Anritsu)、罗德与施瓦茨(R&S)、韩国兴仓(Protek)、美国泰克(Tektronix)、创远等主流网络分析仪型号;
②NSAT-1000射频无源器件自动测试系统可以智能匹配仪器型号,电脑和仪器连接上之后,会自动识别出来仪器型号,而且操作简单,能大幅提高测试效率;
③NSAT-1000射频无源器件自动测试系统,在测试完后会自动出现pass/fail,方便我们的技术人员进行判断,而这个准确度也比我们手动测试提高了10%,在测试完成后还能自动保存配置信息、测试数据到数据库中,方便我们随时进行查询。毫不夸张的说,这套系统使用下来,把我们的测试效率整整提高了100倍;
④NSAT-1000系统能够根据我们定制好的模板自动生成测试报告;
⑤NSAT-1000系统支持电脑安装和仪器内部安装两种模式,即可以把软件装在电脑上,然后把电脑和网分连接起来,也可以直接把软件装在网分上进行测试;
  
⑥NSAT-1000系统在电脑和网分连接时,可支持多种接口,如常见的GPIB、LAN、USB等等。
      2017年结识纳米软件至今,已是第五个年头,这些年我们车间几乎每台网络分析仪都装上了他们NSAT-1000射频无源器件自动测试系统,以此为契机,我们也开始了别的产品线的合作,如射频器件的无源互调测试系统、绝缘耐压性测试系统、气密性测试系统等。时间会筛选出最好的产品,曾经我们买过测试系统的其他公司这些年也都销声匿迹了,只有纳米软件不但仍然屹立,隐隐还有行业领头羊的风范,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6304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