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科博会 |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1-3-2 09:07    发布者:dangdailianhe
关键词: 人工智能 , 5G应用技术 , 智能机器人
日期:2021-09-16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6号
网址:
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简称科博会)是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贸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的博览会。每年定期在北京举办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盛会,是北京市每年举办的最为重要的品牌会展活动之一。
届科博会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以“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题,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集结高精尖技术成果,推介优质项目加速成果转化,探索新时代新经济发展的大机遇,大力助推科技强国建设。
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全球。中国积极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从科技创新的途径看,由以学习吸收为主导转向自主创新为主导;从科技发展的实力看,中国由以往的“跟跑”变为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
本届科博会充分显示:中国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突破性创新成为创新趋势;科技创新质量实现新的跨越,科技和经济结合日益紧密;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为共识。本届科博会展示各地创新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实践,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现代化。
为期四天的科博会共有20余万人次参加各项活动。其中,展览会人气旺盛,15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接待观众10余万人次;12场项目推介交易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客商5000余人次参与;主题报告会和10场论坛受到业界热捧,332位国内外知名人士登台演讲,听众7000余人次。来自3个国际组织、29个国家和地区的36个境外代表团组和29个省区市代表团参展参会。本届科博会科技合作项目会上集中签约156.87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总体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凸显高精尖产业导向;二是聚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是助推企业创新、绿色发展。
本届科博会继续举办“走进科博会看北京”系列活动,让公众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首都科技产业的发展,让“高精尖”科技可感可触。同时举办“科博之美”手机摄影大赛,鼓励市民参与科博会活动。
本届科博会呈现以下八个特点:
一、集结高精尖技术,展现突破性创新成为创新趋势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长期以来某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单个突破,转变为众多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全面突破,前沿技术群体跃升。本届科博会汇聚国之重器,一批高精尖技术集中亮相,一批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装备脱颖而出,一批大科学装置走向前台,突破性创新成为未来中国创新趋势。
二、融合创新遍地开花,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打破产业边界,促进产业融合,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与新的增长点。
三、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融合,推动绿色创新经济的形成本届科博会引领绿色潮流,着力推动绿色创新经济的形成,处处可见绿色理念、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绿色产业。
四、展示军民融合成果,加快军工民品协同转化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本届科博会首次设立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展区,展示先进的军地合作项目、应急救援技术设备、电子通讯设备、航天技术应用、发动机研发、人脸识别技术、机器人等。
五、升级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加快壮大新动能本届科博会集中展示中国在培育双创生态,释放民智民力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高端化、生态化、融通化、国际化为方向的双创升级版。
六、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京津冀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4年来,三地不断增强产业协同联动,打通创新链、贯通产业链、延伸园区链,“2+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构建,一批重大产业合作项目相继落地,产业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
七、提质提速,北京争当科技强国建设的“排头兵”走进“三城一区”科技创新成果展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质提速一片新气象。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正在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八、以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为抓手,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本届科博会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拓展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新空间。
1579049783740660.jpg
2021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将于2021年9月16-19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继续举办,招商工作已启动,那些高科技能亮相呢,值得期待。参观参展:程冉 156-0033-9669(兼微信)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6047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