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联谊会“MCU中国设计与中国应用”主题讨论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1-5-18 16:43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联谊会 , 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联谊会2011年5月主题讨论会——MCU中国设计与中国应用,于14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心会议中心举办。随着全球消费电子、信息家电、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发展,对微控制器(MCU)的需求猛增。在中国,MCU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持续增长。本次会议旨在推动物联网、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等热点应用为背景下的MCU设计和应用,鼓励中国本土集成电路和嵌入式系统设计企业的MCU设计和创新应用。

新唐科技公司黄瑞明在主题发言《开放架构对MCU生态之影响》中谈到,32位MCU市场的增长最快,同时伴随着其价格的快速下降。中国MCU市场的走向亦是32位MCU取代8位和16位,且指令兼容,并有成熟的开发环境。Microchip公司于涛和MIPS公司费浙平做了题为《MCU公司的成功因素》的发言,指出MCU的成功倚赖其可裁剪、扩展性好、支持客户的开发以及可靠稳定的供应商。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是,ARM Cortex M0~M4指令集并不兼容,但市场公开份额居首位,这说明架构细节变得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开发环境、软件、服务和支持现在更加重要。赛迪顾问公司宋宇的主题发言《中国MCU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说道,中国MCU市场的增长态势领先于全球。8位MCU占近60%的份额,但就增长率而言,32位MCU则位居第一。中国MCU市场呈现同质化竞争日趋明显、企业整合进程加快等趋势。应用方面,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占据显著位置。技术方面,则向绿色节能、专用化方向发展。TI公司郭君分享了其16位MCU如何在8位、32位MCU对市场的挤压中生存并成功的经验,即超低功耗、高度集成、简单易用,着眼于产品差异化,促进市场增长。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尹首一主题演讲的题目是《无线图像传感网专用SoC设计》,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专用SoC设计细节,在无线图像传感网及其他的场景的应用。时代民芯科技公司赵元富带来题为《中国CPU研制和应用的实践和思考》的主题报告,对国际CPU发展模式进行了思考,归纳出技术发展的几个方面:并行处理、低功耗、低成本和高集成,以及国际流行的授权模式。报告指出了国内CPU的机遇:应用为王,即淡化技术概念,强调市场和生态环境;国产CPU已有一定基础;国产CPU已得到一定的应用。报告也指出中国CPU发展面临的难题——缺少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提出建议:通过产业联盟完善生态环境,寻找合适的应用领域作为切入点等。国家集成电路和软件发展促进中心(CSIP)孙加兴的主题发言题为《我国CPU发展战略的思考》,谈及全球通用CPU领域Intel一枝独秀,嵌入式领域百家争鸣、日趋集中的竞争形势,后者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发言指出,国际CPU行业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发言总结了国产CPU的现状、源头和发展模式,提出国产CPU面临的问题——性能差距、生态系统建设、产业化进程。发言人探讨了国际CPU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发,特别是IP授权模式。华东师范大学陈章龙和大家分享了对中国单片机发展历程的看法。现状是“三个3”:中国消费了全球1/3的IC,国产IC占3%,自主知识产权IC占0.3%。发言中指出,设计、生产、应用开发都靠自己的封闭形式的IC设计行不通,他提议应大力发展第三方design house。发言人给出了这样的进化路线:从主机时代到孕育互联网的PC时代,再到产生物联网、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泛在计算时代。中国应抓住泛在计算时代MCU/CPU设计与应用的时机。

在主题发言之后的讨论环节,横河电机乔清玉、天津大学郭炜、无锡矽鼎吴薇、计算所张志敏、北邮邝坚和ATMEL 姜宁、联谊会何小庆、袁涛、何立民等人与其他到会者就专用与通用MCU之争、国产MCU生态系统构建、自主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对市场的理解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欲了解本次会议的详情,请访问www.esbf.org.cn

image001.jpg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6596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