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华西都市报通过微博招聘实习生 首批面试者全过关
发布时间:2011-4-25 14:16
发布者:1770309616
昨日下午2点,华西都市报"微面试"开始,面试官通过华西都市报互动新闻部官方微博提问,大学生们以评论的形式回答。 短短2个小时,就发表了200多条评论,既有大学生们的认真答题,也有不少网友"打酱油"围观,顺便发表看法,更有业界专家对"微面试"这种创新进行点评。截至昨日发稿,华西都市报互动新闻部官方微博依然热闹,大家意犹未尽,不少"新人"也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 ![]() 面试官与武汉"莉小向"视频交流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翠峰摄影报道 ●"在新闻现场,或进行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如果一个核心当事人拒绝你的采访要求,你会怎么做?" ●"在一起车祸现场,作为记者,你是先救人还是先采访?" 昨日下午2点,华西都市报"微面试"开始,面试官通过华西都市报互动新闻部官方微博提问,大学生们以评论的形式回答。 短短2个小时,就发表了200多条评论,既有大学生们的认真答题,也有不少网友"打酱油"围观,顺便发表看法,更有业界专家对"微面试"这种创新进行点评。截至昨日发稿,华西都市报互动新闻部官方微博依然热闹,大家意犹未尽,不少"新人"也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 微面试之面试官9名面试者全部通过 根据大学生们的个人安排,通过微简历筛选的10名学生,共有9名参加了昨日的"微面试"。其中7人选择微博问答的方式,另有1人选择微博私信,1人选择QQ视频。面试题目涉及自我介绍、基本新闻常识考查、特定背景下的实战考验以及对《华西都市报》基本情况的了解。 经过2个小时的问答交流,和认真地综合评议,面试负责人作出一个令大学生们欣喜的决定:参加面试的9名同学,全部通过! 该消息在"华西报米花儿"QQ群一公布,立即引来大学生的欢呼雀跃。非新闻专业的学生"凯婷happy",前一刻还在哀叹自己"语言不简练,新闻理论不丰富,恐怕不能通过。"下一刻便高声欢呼, 斗志昂扬地宣称要在实习之前,把全部新闻理论补上来。 还有不少女同学,在QQ群内喜极而泣,一边鼓掌一边感叹"皆大欢喜"。 在大家的欢欣鼓舞中,第二批通过微简历筛选的名单出炉(名单附后),具体面试安排则发布在"华西报米花儿"QQ群(132791588)和华西都市网(http://www.huaxi100.com),欢迎大学生们浏览查看。 微面试之大学生我希望成为华西报的一员 昨日的面试,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莉小向"是唯一选择QQ视频面试的学生。在《楚天都市报》实习的她,在与"面试官"的交流中,坦言"微简历招聘"的方式新颖又时尚,让身在外省、对华西都市报并不太了解的她,也能清晰地感受到本报锐意创新的胆识和决心。 第一个参加面试的杜玉全同学,在面试结束后感叹道:"'微面试'的时间紧、回答急,是对于短时间内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思维逻辑的强大考验。" 尽管如此,"华西报米花儿"QQ群内,许多大学生仍然表示,正是因为"微简历"、"微面试"这种新潮时尚却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吸引自己全力争取此次实习机会,"我在江苏南京上学,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千里之外的我们,能够 与成都学生在同一平台上竞争,我看到了华西都市报的创新,更看到了它的人文关怀,我希望成为它的一员。" 微面试之学院院长"微面试"问题可引入课堂教学 昨日,通过"微面试"的同学中,有一位"时势肖居",来自西安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是西安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天定老师非常看好的弟子。 本报"微简历招聘"信息发布之初,就得到了王天定院长的高度评价。他认为华西都市报的"微简历招聘"很有创意,号召自己的学生踊跃参与竞争。 在王天定院长的支持下,西安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官方微博多次向学生转发推荐本报"微简历"招聘信息,希望更多的学生能获得华西都市报的实习机会,"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 王天定院长认为,华西都市报"微面试"中提出的10个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不光会在学院官方微博上转发,还可以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多接触新闻实战,多学习前人的经验。不过,王天定院长也建议,"微面试"中少数问题,实战性过强,对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关注的重点更适合放到思维和逻辑能力,而不是绝对答案。 第二批面试名单 (10人,具体安排请参见"华西报米花儿"QQ群:132791588) 1、华中科技大学 朱灵 2、重庆工商大学 林雨薇 3、西南交大 李孟鑫 4、武汉大学 陈玲玲 5、开封大学 罗莉 6、西安外国语大学 吴静 7、西南师范大学 王馨悦 8、四川外语学院 郝佳 9、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孟庆富 10、四川大学 王亚琳 部分问答展示 1、在新闻现场,或进行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如果一个核心当事人拒绝你的采访要求,你会怎么做? 婷tingda: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根据采访对象的性格而定。(1)死缠烂打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2)旁敲侧击法,以其他话题打开他的话匣子,然后旁敲侧击地问一些相关问题。(3)相关人员采访法,即采访与之相关的人员,尽量得到想要信息。(4)跟踪法,即跟踪采访对象,以他的行为表现来发掘信息。 2、在一起车祸现场,作为记者,你是先救人还是先采访?你会从哪些方面采写车祸新闻? 苏小澈:如果有人打了110和120,我不懂救人的知识,便可以直接采访。如果我刚好是第一目击者,我会立即打电话报警叫救护车,同时请求路人来帮助,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必须包括车祸伤亡情况、经过、原因、不同人的看法、处理措施等内容,报道重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并要考虑伤亡者及家属的心情,不会勉强采访。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