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盘点十大最有意义科学突破

发布时间:2011-2-3 21:23    发布者:1770309616
发布时间:2011-02-03

                                  2011020383.jpg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作为全球权威性科学研究期刊之一的《科学杂志》最新列举过去十年里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十大科学突破,其中包括:精确测定宇宙成份;可用于制造隐形衣的超级材料;发现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系外行星等。自2000年以来的十年里,以下科学突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

      1、超级材料

      通过合成非传统光学性质材料,物理学家现已找到成功引导和操控光线的新方法,形成可以挑战解析度极限的透镜。目前,他们已开始制造类似哈利-波特类型的隐形斗篷,能够让物体“隐形”。

     2、“暗基因”

     科学家发现基因只占整体组织的1.5%,剩余的部分包括小编码和非编码RNA分子,它们的作用像基因一样重要。

                                  2011020384.jpg

      3、精确宇宙学

      在过去十年里,研究人员成功演绎得出一套分析宇宙成份的精确方法。其中普通物质占宇宙成份的4%,暗物质占23%,暗能量占73%。同时,他们还发现这些宇宙物质紧密结合的方式。这种先进策略将宇宙学变成一种具有标准理论的精确科学。

     4、发现系外行星

     截至2000年,科学家仅发现26颗太阳系外行星,但截至2010年,发现的系外行星数量已上升至502颗。目前,天文学家预计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将在宇宙中发现更多的类地行星。 到目前为止,较大系外行星的体积和轨道将让科学家对行星系统形成及演变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

                  2011020385.jpg

      5、远古生物分子

     像远古DNA和胶原蛋白分子等远古生物分子可以在数万年历史中幸存繁衍下来,它们为了解已灭绝很久的动植物和人类种群提供重要信息和线索。 通过对这些微小“时间机器”进行分析,研究人员能够揭开解剖学方面的适应性特征,比如:恐龙羽毛的颜色或者猛犸如何抵御寒冷气候,而这些信息是骨骼样本所无法提供的。

     6、火星表面存在水资源

     在过去十年里进行的12项火星勘测任务中,其中一半研究任务能够证实这颗红色贫瘠行星表面或者内部曾经存在充分的水资源证据,这些水资源足以改变岩石结构,以及可能支持生命存在。 在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火星表面仍可能存在水。目前火星仍有足够的湿润气体,鼓励科学家搜寻可以呼吸的活细菌体。

                   2011020386.jpg

      7、再编程细胞

      在过去十年里,“单行道”细胞发育的传统概念已出现“转向”,目前,研究人员能够描绘如何“再编程”全发育细胞成为多能细胞(pluripotent cells),这种再编程细胞可潜在地发育形成身体任何类型细胞。现在这种技术已用于培育患有罕见疾病患者的细胞系,但最终科学家希望基因培育生长出匹配的替代细胞、组织和器官。

      8、微生物群系

      以人体为寄宿体的微生物和病毒所发生的显著变化,使研究人员提出了微生物群系的概念,微生物群系或者能称为宏基因组,生活在人类或者其它生物体表面或者体内。 由于人体内90%的细胞都是微生物,科学家开始认识到微生物群系的重要性如何影响我们从食物中吸收能量,以及人类免疫系统如何响应感染。

                            2011020387.jpg

      9、炎症是慢性疾病的驱动力

      不久之前,伤口炎症还被人们视为是人体康复机制的一个“必要过程”,它能够暂时帮助人体免疫细胞修复伤口和感染。目前,研究人员认为炎症也是慢性疾病的一种驱动力,其中也包括一些致命性慢性疾病,比如:癌症、阿尔茨海默症、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

      10、气候变化

      在过去十年里,研究人员发现大量关于气候变化和温度改变的预测都已得到证实,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未来地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不容忽视。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1918-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mxh0506 发表于 2011-2-4 22:50:53
炎症是慢性疾病的驱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