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第八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迎接未来精彩体验

发布时间:2017-8-23 11:31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酷睿 , 处理器
英特尔全新处理器产品家族性能比前一代产品提升 40%,比5年老旧电脑提升2倍

作者:Gregory Bryant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兼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总经理

科技行业的创新步伐带给我的震撼从未停歇。回想五年前,当时所谓的“轻薄”电脑的厚度仍然在20毫米以上,4K内容才开始出现,Oculus*刚刚启动其 Kickstarter*项目。但在今天一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笔记本电脑的厚度已经薄至11毫米,4K内容开始流行,同时随着Windows* Mixed Reality的推出,虚拟现实正在进入人们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中。

这些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比如面对这一次的日全食。上一次出现类似的日全食盛景还是在大约100年前。如果您正好不在日全食出现的区域内,即便一开始知道它会发生,也会因为地域的原因错过这一盛况。现在,全世界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电脑观看,感受这一千载难逢的宝贵瞬间。但对于4.5亿仍在使用超过五年以上的老旧电脑的人而言,由于技术的局限,他们的体验是会大打折扣的。从开始的视频直播到人们全天拍摄和分享的精美照片,他们将无法毫厘毕现地看到这一盛景。

正是为了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英特尔在第八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中进一步打破了性能极限。我们希望带来出色的平台,支持并增强我们面对的众多精彩创新,包括4K和虚拟现实等,并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尽享这些创新带来的出色体验。怀着这样的想法,我很高兴能够在这里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如何通过全新第八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推动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于今天推出第八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产品家族,率先上市的是一系列专为轻薄高端笔记本电脑和2合1产品打造的移动端处理器。

image004.gif
图:第八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

这一全新的移动端处理器产品家族树立了性能新标杆,与前一代产品相比性能提升最高40%1,与5年前的老旧电脑比提升2倍。如此显著的性能优势主要归功于全新的四核配置、节能型微架构、高级制程技术和广泛的芯片优化。同时,这些改进也将让用户能够享受到更精彩、更沉浸式的娱乐体验,同时获得更出色的便捷性。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将获得持久的电池续航时间。电脑将能够实现只充一次电就可播放最长10个小时的4K超高清本地视频。

让我们通过以下一些示例,了解这一性能飞跃可带来的重大影响:

        编辑照片或创建幻灯秀。相比搭载去年推出的处理器设备,在第八代处理器上速度可以加快48%4。相比5年老旧电脑会是什么情形呢?
        编辑录像片段的速度,现在可以加快14.7倍5,过去使用5年老旧电脑花费45分钟渲染的视频,现在只需3分钟即可完成。
        现在您可以更轻松地在4K超高清分辨率下观看喜爱的节目,包括Amazon* Prime Video和Vudu*即将推出的新内容,以及Netflix*、Sony Pictures ULTRA*和爱奇艺*已有的内容。
        您还可以尝试诸如Windows Mixed Reality等最前沿的技术,甚至使用 Thunderbolt 3 接口(外接最高4K分辨率的显示屏),畅玩高级游戏和虚拟现实,获得更沉浸式的体验。

image006.jpg
图:第八代智能英特尔酷睿 U系列处理器

第一波搭载第八代智能英特尔酷睿i5/i7处理器的设备将于9月开始上市,我们预计总共将会有超过145种设计上市。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第八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将在未来几个月里陆续推出,首个台式机处理器将于秋季推出,面向企业客户的处理器和针对不同领域定制的其他广泛处理器将随后推出。此外,第八代处理器家族还将包括首个10纳米产品。

事实上,除了无与伦比的技术进步外,第八代智能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系列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在于可扩展性。广泛的选项将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整个生态系统带来无尽的商机。这意味着用户户将能够从涵盖各种外形与大小的数百种设计中按需自由选择。而其中首要的决策因素,当属卓越的性能。它能帮助用户简化今天的一切工作,同时为迎接未来的精彩体验做好准备。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51608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bijinyi 发表于 2017-9-5 13:50:19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