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为迟钝付出代价 3G市场风险机遇并存
发布时间:2010-12-14 10:33
发布者:yan3388764
得3G市场者得天下,不是危言耸听。国产手机要想改变 2G时代受制于人的局面,就必须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主打3G这张牌。尤其在TD领域,本土厂商以此为契机,给洋品牌沉重一击,并非没有可能 最近,在运营商的一系列政策扶持下,国内3G市场迎来高速增长期,并成了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养肥了诺基亚、三星等洋品牌厂商。而对一些在3G上无所作为的本土厂商而言,则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不过,也有一些本土厂商利用差异化优势,在3G大幕开启前成功卡位,获得了先发优势。前者如TCL、国虹、波导、金立、创维、海尔,后者如宇龙酷派、中兴通讯、华为、天宇朗通、联想。在3G市场是否拥有话语权,将决定它们能否走得更远。 错估形势 截至2010年4月底,国内手机用户总数已达到7.66亿。其中,中国移动4月新增3G用户71万户,中国联通4 月新增3G用户68万户。面对这个庞大的市场,众多手机厂商都在磨刀霍霍。但也有不少厂商竞争乏力,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TCL就是一个典型,2003年,TCL手机销售额达到创纪录的94.5亿元,手机业务成了TCL利润来源的中流砥柱。此后,万明坚出走,TCL的手机业务一直动荡不安。李东生不断地走马换将,希望重塑手机业的辉煌,但却又错过3G大好时机。 今年1月,TCL通讯前CEO杨兴平去职,原因在于国内销售没有起色,很多渠道根本见不到TCL手机。“从去年 3月,到今年1月离职,不过10个月时间,杨的离职,表明手机这口饭很不好吃。”通信人士项立刚认为。 杨兴平的离职,更大程度上是因为错估了3G市场形势。去年8月,杨兴平炮轰运营商,称它们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让中国3G产业受到拖 累,TCL“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3G的篮子里”。他当时预计,TD短期内不可能实现规模商用,从2G到3G的过渡,需要三到五年时间。 李东生委以杨兴平重任,主要是为了重振国内市场。中国刚刚进入3G时代,对TCL是一次难得的机遇。TCL国际市场业务开展一直不错,如果通过 3G打开国内市场,内外开花,TCL手机重塑辉煌的美梦就能实现。然而,TCL2009年在3G上并未收到成果,推出几款3G产品也无声无息。作为较早介 入TD研发的手机企业,TCL目前推出的多款TD手机,都未引起市场反响,而其在WCDMA、EVDO手机上,同样也无所建树。 与TCL相似,万明坚领导的国虹手机,每年出货量尚有500万台左右,但仅能在3级市场小打小闹,或通过电视购物吸引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利润微 薄。而曾经占据国产手机霸主地位的波导,自2007年起,业绩大幅下滑,连续2年巨亏。其2009年虽然实现营收11.54亿元(同比下滑 43.02%),全年总利润157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不过,波导保牌,不是靠手机拯救,主要是销售费用大为减少,以及全年投资房地产收益增加。在3G 上并没有作为,波导手机基本上宣告了死亡。 另一家曾被寄予厚望的本土品牌金立,凭借超长待机等特点,荣获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09年全国手机行业消费者最满意的国产手机品牌,其品牌忠诚度甚至超越了索爱和LG等洋品牌。但缺失3G的它,已经被其他对手抛在了身后。 早在2007年、2008年,金立一度是国产手机中最赚钱的手机企业。2009年,国内3G市场大规模开启,宇龙酷派、中兴通讯、天宇朗通、华 为等在3G上具有优势的厂商,迅速占领市场,并形成了与洋品牌分庭抗礼的局面。至此,在3G上是否拥有话语权,成了判断本土手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 3G能量释放 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的数据显示,国内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终端补贴措施,降低了手机的消费价格,预计 2010年国内3G手机出货量将达4297万部,较去年的720万部增长近5倍。去年3G发牌后,身负重任的运营商不敢怠慢,纷纷通过终端补贴等激励措施,团结手机厂商,做大做强各自的3G标准。 2008年TD试商用后,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被蒙上了悲情色彩——网络不稳定、终端不成熟、业务匮乏、芯片厂商倒闭和退缩、抱怨……TD产业链岌岌可危,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悲观效应——本土厂商忙于自保,洋品牌继续观望。 本土手机企业中,宇龙酷派和中兴通讯是最为果断的,对3G的市场前景判断较为准确。宇龙酷派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它自2006年开始投入3G研 发,但2008年遭遇电信重组,C网被剥离,C网终端采购一度陷入停滞,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TD市场不见起色,宇龙酷派一度陷入困境。而在此前,宇龙酷 派创造了中国手机业界的神话,连续多年盈利,2007年纯利达1.67亿港元。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