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Pod诊断心脏病?全新技术引爆细分应用领域

发布时间:2010-11-24 10:11    发布者:yan3388764
关键词: iPod , 心脏病
在这个行业,每一年都有一些细分市场看来好像要比其它市场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并且更快地发展。今年达到热点市场状态的板块之一有医疗电子。医疗成像本身具有180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跟踪这一行业的Parks Associates公司估计,美国的总数字家庭健康市场将以36%的年均增长率增长,并在2010年转化成21亿美元的产业(图1)。这种增长主要将由健康监控程序和在线医患信息传递服务的迅速扩张驱动。
1.jpg
几家无线OEM和芯片制造商已经将医疗电子视为快速发展的市场,并且已经作出了迅速的响应。Microchip Technology和Texas Instruments公司已经成立了垂直业务部门,以开发满足医疗群体的特定要求的产品。

依赖于其开发超小型产品的技能、自有品牌和自行销售的传统消费电子(CE)OEM也正在对这个市场进行试验。他们与医疗设备制造商一起为“个人电子”这个词汇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一个重视具有吸引力的设计和小型化的产业中,当Oticon A/S Delta数字听力设备在今年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中获得最佳创新设计和工程设计奖时,一些消费电子传统主义者仍然感到吃惊(图2)。
2.jpg
美国坦普尔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副教授、心脏病专家Michael Barrett最近在一年一度的美国心脏病学会的会议上作出报告,认为医生可以通过反复使用iPod听心跳来提高他们诊断心脏病的能力。

以前的研究显示,内科医生认同的正常心音平均率为40%。在新的研究中,149名普通的内科医生用iPod在90分钟的会议时间内听取了5个普通的心脏杂音400遍。在这次会议之后,平均得分提高到了80%。

位于英国的行业分析公司Wireless Healthcare预计,基于消费电子的治疗剂和保健设备和服务市场每年将增长20%,并且会在2010年之前达到40亿美元。该公司表示,许多来自CE群体的产品将进行特别的设计,从而能够远程监视大多数老年病人并引导在线ECG分析。

Microsoft公司去年夏天宣布,该公司将为医疗应用提供软件。Microsoft雇佣了美国华盛顿中心医院(Washington Hospital Center)团队的40名成员(包括这个团队的两位博士),他们开发出了医疗信息系统。

Medtronic公司的技术研究员Greg Haubrich表示,有几种趋势会导致产生用于医疗的新无线产品,如消耗的电池功率较少的小型RF收发器的发展。“能够受益于使用无线连接的医疗应用具有一个扩展的领域,”Haubrich表示。

医生已经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对心力衰竭症状进行密切关注,检测体重和血压的细微增加,并在病人感觉到不适之前要求病人上医院。例如,Boston Scientific公司的Latitude病人管理系统可使医生通过无线方式监视心脏病人的特定信息。一些技术标准组织正在致力于实现比较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去年,Continua Health Alliance作为一个开放行业组织成立了,以建立连接个人健康和健身产品和服务的生态系统。该联盟由包括Cisco Systems、IBM、Intel、Medtronic、Motorola、Panasonic、Samsung Electronics和Sharp Electronics等在内的大多数工业公司组成,正在致力于为个人健康系统建立标准的工作。

“我们正在成立一个组织,在这个组织中,几个看似独立的行业可以共同工作以通过连接标准来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结合在一起,并为上百万人提供更好地管理他们的健康以及管理他们家人的健康所需的工具,”该联盟主席兼Intel健康设备标准总裁David Whitlinger表示。

也是在去年,Bluetooth SIG(蓝牙特别兴趣组)成立了医疗设备工作组以建立和认可Bluetooth医疗设备功能,这会将Bluetooth技术扩展到医疗、健康和健身市场中。完整的功能有望在目前的所有Bluetooth技术版本中运行。

该兴趣组的领导为Intel公司数字健康组高级无线标准架构师Robert Hughes,该兴趣组预期Bluetooth设备会在血压监测、体重测量、脉搏血氧仪、脉搏/心率监视器和体温计方面发展。Hughes表示,初始框架可能会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

ISO/IEEE 11073个人健康数据工作组也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发布一组针对独立于传输的应用的标准以及个人远程医疗设备和监视器之间的信息框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正在尽其份内的职责,发起行动从而为401MHz~406MHz波段的先进医疗无线电通信(称为MedRadio)设备建立新服务。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4119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