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萨开发出用于微控制器的超小型封装技术 可将封装体积缩小80%

发布时间:2010-10-22 10:05    发布者:嵌入式公社
关键词: 封装
瑞萨电子2010年10月19日宣布,该公司面向微控制器产品开发出了尺寸可削减至裸片大小的封装技术“FO-WLP(Fan-Out Wafer-Level Package)”。采用FO-WLP的微控制器预定2011年底开始样品供货。据瑞萨介绍,利用该技术,可将裸片尺寸为1.6mm×1.6mm的 8bit微控制器的封装体积由原来的3mm×3mm×0.7mm削减80%至2mm×2mm×0.3mm。

FO-WLP的特点是将利用晶圆工艺形成的布线层作为封装底板使用。首先在起支持体作用的挡片(Dummy Wafer)上形成布线层和凸点,然后在上面连接微控制器芯片。之后,利用树脂封装整个挡片后,去除晶圆,切割成单片。其中采用了瑞萨电子的芯片积层封装技术“SMAFTI(SMArt chip connection with FeedThrough Interposer)”中的核心技术(参阅本站报道)。

由于去掉了普通的封装底板使用的内核层,所以可缩小封装尺寸。另外,封装底板采用晶圆工艺形成,因此可提高密度,还能缩小封装面积。作为封装底板的布线层是采用聚酰亚胺和铜形成的双层金属布线,最小线宽和线间距分别为15μm和10μm,层间过孔尺寸为20μm。

实现这一尺寸的关键技术大致有三项。(1)在挡片的布线层上形成铜柱凸点的技术;(2)把在板上实施了无电解镀膜处理的微控制器芯片高速连接到晶圆上的C2W(Chip-to-Wafer)接合技术;(3)利用树脂封装整个晶圆时,可将芯片和封装底板间约10μm的缝隙也一同封装的晶圆铸模底部填充(Wafer Mold Underfill)技术。

在将此次的封装安装在印刷底板上的状态下对芯片和封装底板间以及封装底板和印刷底板间的连接可靠性进行评测的结果为,确认了在-40℃/+125℃ 的温度循环试验中比较普遍的1000次循环以上的可靠性。上述成果是在2010年9月于德国柏林市举行的封装技术国际学会“Electronics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s(ESTC 2010)”上公布的。

此外,通过采用此次的封装底板技术,还可实现将微控制器芯片和模拟/RF芯片等多个芯片横向并列互连的“SiWLP(System in Wafer-Level Package)”。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3359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