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物联网

发布时间:2009-8-27 09:46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EPC , 物联网
一、全新的网络

    自动识别技术实验室正在设计、研制、建设、测试、部署一种全球性的基础设施---它是叠加在互联网上的一层通讯网络。它能使电脑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实时辨认出任何物件,此网络称作EPC物联网。所有的物理对象在EPC物联网中充当节点,该网络不仅能提供一种途径将可靠、准确、实时的资讯传回给现有的 商业应用程式之中,同时还将会带来一个革新与机会的新时代。这将是下一场网络革命。

    全新网络的心脏是“产品电子码”(EPC)。跟条码一样,产品电子码用一串数字代表产品制造商和产品类别。不同的是EPC还外加了第三组数字,是每一件产品所特有的。存储在RFID标签微型晶片中的唯一资讯就是这些数字。EPC还可以与数据库里的大量数据相联系,包括产品的生产地点和日期,有效日期,应该运往何地,等等。而且,随着产品的转移或变化,这些数据可以实时更新。

    解读器(有时也称“询问器”)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解读器发送电磁波为RFID标签提供电源,使其能够将存储在微型晶片上的数据传回。当世界上每件产品都加上RFID标签之后,在产品的生产, 运输和销售过程中,解读器将不断收到一连串的产品电子代码。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环节就是传送和管理这些数据。自动识别产品技术中心于是开发了一种名叫Savant的软件技术,相当于该新式网络的神经系统。

    当Savant接收到装货站或商店货架上的解读器发出的产品电子代码后,该代码进入公司局域网或互联网上的对象解析服务(ONS),检索与该EPC相关的产品。ONS是类似于INTERNET的域名解析服务(DNS)。ONS的作用是把Savant引入存储该产品信息的企业数据库。

每个产品的部分数据(其基本特点及所属大类)将用一种新的物理标记语言(PML)存储,这种语言基于流行的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有了PML,就可以执行一些常用的企业任务,例如,在一个存货数据库中搜寻所有的碳酸饮料,或是对某种规格的热轧薄钢板的价格进行比较。

二、网络的结构

    在由EPC标签、解读器、Savant服务器、Internet、ONS服务器、PML服务器以及众多数据库组成的EPC物联网中,解读器读出的EPC只是一个信息参考(指针),该信息经过网络,传到ONS服务器,找到该EPC对应的IP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中存放的相关的物品信息。而采用分布式Savant软件系统处理和管理由解读器读取的一连串EPC信息,Savant将EPC传给ONS,ONS指示Savant到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PML服务器查找,该文件可由Savant复制,因而文件中的产品信息就能传到供应链上(见下图)。


图1. EPC物联网中的信息流



三、Auto-ID的创建及其目标

    Auto-ID中心创建于1999年,不但凝聚了世界三大科研大学-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剑桥大学、澳洲的阿得雷德大学的工程学才智及科研力量。而且还汇集了全球100多家机构和公司的资源、 商业智慧及实践经验,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吉列、强生、辉瑞、宝洁、联合利华、UPS、沃尔玛等公司。这种商界与学术界之间的独特合作,正在为建设“EPC物联网”添砖加瓦。

Auto-ID 中心设想使世界所有的电子装置和所有物体互连,构成一个EPC物联网,所有的物理对象在EPC物联网充当节点。这使得许多领域因此而获益,包括供应链管理、存货盘点、产品追踪和位置识别等方面。

    Auto-ID的蓝图很简单,就是要营造一个新世界,给每一件产品加上廉价的RFID标签,并同时在全球网络内追踪该产品。实现该目标之关键在于制定一套开放式国际标准。Auto-ID正在与世界各地的机构合作,使公司之间能够解读对方的标签,情况就如同戴尔电脑可与苹果电脑在互联网上相互交换信息一样容易。

    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件产品将通过一个无线网址的特有识别码与互联网相连。

    自动识别产品技术中心正在制订新时代的标准!

注:

1. 2003年10月31日,Auto-ID分拆为EPCglobal和Auto-ID实验室。EPCglobal由EAN和UCC合资组建,旨在EPC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及其推广;Auto-ID实验室由Auto-ID中心演化而来,负责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2. EPCglobal发布了EPC网络组件的1.0规范,其中包括:EPC数据规范,射频规范,解读器草案,Savant规范,PML规范,ONS规范。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270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