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9600语音录放电路磁带操作模式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0-8-5 10:07    发布者:lavida
关键词: APR9600 , 电路磁带 , 语音录放
APR9600是国外近年推出的低成本、多功能语音录放器件,其录放时间为40~80s。它除了具有常规的直接存取模式的分段功能外,还具有独特的磁带操作模式,即顺序存取多段可变长度信息功能,因而广泛应用在低成本的玩具、便携式消费产品中。

APR9600芯片在磁带模式下的信息存储和操作过程与传统的磁带录音机很类似,信息的录放可以顺序进行。在磁带模式下进行录音操作时,APR9600芯片一旦加电,就处于存储器的起始地址。

置低选中芯片,置低选择录音状态,端变低开始录音。端变高则停止录音,芯片进入备用状态,端再次变低则开始录下一段(紧接上段的结束位置)。每次录音时,刚录完的信息就成为最后一段信息。在磁带模式下进行放音操作时,芯片加电后处于存储器的起始地址,
置低选中芯片,置高选择放音状态。第一个端下降沿开始放当前段信息。(刚加电时第一段就是当前段),在前一段信息放完后,第二个端下降沿开始放第二段信息,再一个下降沿即开始放第三段信息,依次类推。如想再从第一段开始放,则要用端来复位芯片。

APR9600的磁带模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在最后一段放音完毕后不能回到起始段重复操作。因此,克服其不能返回起始状态重复放音的缺点,就能使APR9600的顺序存取磁带模式得到更有价值的应用。下面介绍的一种轮船用的语音安全提示钟就是这样一种应用实例。

语音安全提示钟是由船用石英挂钟增加语音顺序录放音功能而成的。它具有四段语音顺序操作存取功能。时钟每走1小时,便发出一段语音告诫航运者注意安全,不要违反操作规则等等。因有四段语言,所以每4小时重复一遍,如此往复。

语音提示钟由时钟机心、APR9600语音电路及计数控制电路组成。为了克服APR9600电路在最后一段语音放送后不能返回第一段(起始段)重复操作这一缺陷,在APR9600语音电路外增加了一套计数装置,即在四段语音放音完毕后将返回到起始段重复工作,实现4小时四次放音后再重复以上操作。

语音提示时钟的电原理图如附图所示。IC1为APR9600,S1为系统复位键,复位后的电路处于起始段状态。在系统加电后,电路同样处于起始段信息状态,此时计数器使处于低电平选中芯片。在录/放端()置高电平放音状态时,端每输入一个低电平下降沿即开始放当前段信息,在第一段放音完毕后,第二个端的下降沿即放第二段信息,按此下去,在第四个端下降沿时即放最后一段信息,在四次放音操作时,IC1的BUSY端输出脉冲信号使IC2计数电路进行计数,当进入第四段放音后,APR9600端将又出现一次低电平复位信号,此时IC1进行复位操作,电路将恢复到起始段工作状态,系统将重复上述操作,亦即放完四段语音后将重复再放四段语音。

  

端与地之间连接一个启动开关S2,该开关可以检验电路启动工作是否正常。在常规使用时,S2两端是接到时钟定时开关接点上的,当每一个小时定时开关接点接通时,即端将得到一个下降沿信号,便启动C1进行放音操作。C2是电平整形电容,由于时钟每小时开关触点接通一次,但开关接通时间很短,一般在0.2~0.5s左右,不能稳定触发IC1工作,因此利用电平整形电容C2进行充放电来稳定触发效果,以达到IC2可靠工作的目的。

语音提示钟的录音操作:语音提示钟采用顺序多段录音方式;先将预录的信息录入磁带,用录音机放出录入磁带的信息,并将其输入到IC1的
脚(即线路信息输入端)。信息输入端要串一个0.1μF电容,以隔离直流通道。输入信号应为50mV左右,以取得最佳录音效果。IC1的录/放端置低电平选择录音状态,当S1复位操作后,按下S2键录音便开始,放开S2按键录音即停止,IC1进入备用状态,再按下S2键即第二段录音开始(紧接着上一段的结束位置),直至四段全部录完。在录音时要注意与磁带放音机的配合和同步,尽可能使其录音在有信息部分,因无信息输入时,将会带来明显噪音。

APR9600语音电路采样频率和音质决定于录放音的时间,因采用顺序存取多段、可变长度方式,每段信息长短不同。每一段的录放时间越短,内部所用的采样频率就越高,音质越好。APR9600的录放时间取决于接在OSCR脚的对地电阻,可在40~60s间调节。

另外,在IC1电路中的两个指示灯,一个为BUSY指示灯,即工作指示灯,另一个为录放指示灯。为了增大语音提示效果,采用了LM386功率放大,以得到洪亮的语言提示音。

APR9600语音电路的磁带模式可以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需求的时钟中,以满足各种不同的用途。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935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