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科技推出TI 3354充电桩计费控制单元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6-3-4 16:44    发布者:runqrs
关键词: 充电桩 , 计费控制单元
充电桩概念轰轰烈烈好多年,一直未有长足的进展。最近,终于盼来一项国家电网公司的标准《电动汽车非车载整车直流充电机通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充电桩产品终于开始实现井喷式发展。
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网,是一家国家控股公司,主要为国家社会提供电力。国网下直属有N多个电力和保险相关的企业,南瑞集团、许继集团、山东鲁能、国家电网党校、英大国际控股集团等等,都是国网的小弟。
我们今天要说的“国网充电桩计费控制单元”就是国网发布的一项规范,想想,这么多下属公司,这么大的中国市场。。。。
闲话少扯,言归正传。以下我们就这一计费单元做个系统的了解。
一、实现原理
单说原理,可能会有点枯燥,我们配一张图再来看。
1-block.png
1
充电桩主要分两大块:充电设备控制器计费控制单元
充电设备控制器负责电压电流转换,和各类保护措施,提供给电动汽车电力能源,是充电桩的核心部分。
计费控制单元则负责计费收费,以及其他的一些扩展功能,比如LCD显示、RS232读取计费卡、RS485电表交互、3G/4G网络与各类车联网交互等。计费控制单元也是充电桩中极其重要的部分。试想,如果充电桩主没有任何收入,哪来的动力新添更多的充电桩,又如何推广普及。
考虑到充电设备控制器已经有成熟的方案,我们着重讲讲计费控制单元。
二、解决方案
《规范》中,对计费控制单元软硬件的技术参数要求(摘选)如下。
  
项目
  
指标要求
CPU主频
TI  AM3354 Sitara ARM Cortex-A8 800MHz
内存
512MBDDR2/DDR3
FLASH
1GBNand  Flash
外扩存储
标准SD卡,支持最高16G
移动通信
应配置同时支持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4G/3G/2G的全网通通信模块。
定位
应内置支持北斗系统的定位模块。
ESAM
支持ESAM芯片。ISO7816协议。
PSAM
参考ESAM
DO
6220V/5A继电器隔离。
DI
6路,外部提供空节点。内部提供12V,光电隔离。
单色屏和键盘接口
并口8080总线
  
键盘:4×4键盘,8GPIO
触摸彩屏接口
LVDS接口(20线)。4线电阻触摸屏接口。4线背光电源接口。
掉电检测
1GPIO
UART
UART7
2
CANBUS
2
网络
2
声音
蜂鸣器。
  
标准3.5mm音频插口。
时钟
RTC时钟。具有掉电保持至少1年功能。
电源
输入额定电压:DC12V,输入范围DC9V-15V,具备反接保护。
尺寸
不大于200mm×150mm×80mm
安装
导轨式或螺丝直接固定安装。
软件系统
Linux内核版本:3.14
  
GCCgcc-linaro-4.9-2015.02
  
QT4.8.6
  
电阻式触摸屏驱动依赖库:tslib-1.4
工作和存储环境
湿度:5%~95%,无凝露。
  
工作温度:-40℃~70
  
存储温度:-40℃~85
这个规范包含了工业控制系统中大部分的应用功能,以及比较时尚的3G/4G全网通通信功能。一般工控开发板基于稳定性的考虑,很少会用Linux 3.14这么高度版本。而开源的、商业级的工控板虽然软件版本(LinuxQt)非常前卫,但在芯片级就无法满足要求。
就当前实力而言,国内有少部分厂商有能力做出稳定而成熟的方案。作为参考,我们选择其中一家:米尔科技的方案进行说明。
2-plan.png
2
这是米尔科技根据《规范》量身设计的一款现成的充电桩计费控制单元解决方案,覆盖了所有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核心CPU采用制定的TI AM3354芯片,双1000M网络、PSAM/ESAM加密芯片、GPS/北斗定位模块、蓝牙RS232RS485CAN接口,以及Linux 3.14版本等都是按照要求设计。如下是这一方案的实物图。
3-board.png
3
(该方案官方地址为:http://www.myir-tech.com/chargingpile.asp
米尔科技为何能如此快的提供这个完整解决方案呢?原因有多方面。第一、米尔科技之成立以来,一直在做工业控制板产品,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在《规范》出来之前,米尔已经有大量的用户群,其中不乏零散的充电桩项目,所以启动和研发速度极快。第二、米尔科技是德州仪器TI)的官方合作伙伴,在芯片渠道和内部消息上占有绝对优势。第三、米尔一直很注重产品质量,在方案的介绍页面,可以看到,其产品通过EMC、老化、高低温、信号质量、压力测试等各种测试。这些使得这个方案得以提早问世。
(该方案官方地址为:http://www.myir-tech.com/chargingpile.asp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6177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