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才培养方式

发布时间:2013-6-17 15:02    发布者:绝对好文
关键词: 人才
作者:凤舞天

一直以来,我都很重视人才培养,不论在打工时期,还是在做企业时期,都是如此,因为我坚信自己肯定能做一番事业出来,必须要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承认人的悟性是有差别的,能力也是有高低的,但这一点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的态度,所以人才培养,首先需要选择可以培养的人,我一般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1、抱有理想,有事业心的,能主动积极向上
2、态度端正,懂得付出才能回报,思想比较稳重而不是小孩子气的
3、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喜好这一方面
4、家庭条件短期不影响正常上班,压力不太大的

若具备以上条件的,那就具备了可培养性,那么我的一般流程如下:

1、从最底层做起,尤其是通过生产、组装、维修了解公司产品,我认为公司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公司产品,甚至包括财务人员。通过对公司产品的生产维修组装,他需要接触很多器件、跟很多的同事打交道,迅速熟悉公司,也了解公司的产品,更了解公司的运转,完全的融入公司。并且这么操作,就算这个人不适合公司,但通过做这些事情,试用期也不会让公司亏钱。

2、中午吃饭就是最好的交流,很遗憾,他们一般都自己带饭,我只能跟公司几个核心人员一起吃饭,本来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可以跟他们多交流沟通,这样也最轻松、最频繁,效果也最好。一般来说,培养的人离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沟通不良导致的。

3、亲手指点技术,尤其是要先打样。很多新人抱怨,师傅从来只是让做这个,那个,却从来没有实际的指点,这犹如现在的大学,这些所谓的导师只是让你做那个方向的东西,告诉你几本书,就让你自己去做了,而导师身上的技术,却从来没有传承过来。而真正的师傅,必须要有知识传承给徒弟,尤其是入门的知识和一些关键的知识。当然不否认一些师傅怕知识流失,但真正水平不错的,是不可能怕知识的流失的,反而唯恐你不懂。

4、上升理论高度,很多朋友确实也亲手去指点徒弟,但效果很一般,犹如郭靖带徒弟,讲不出来,原因就在于自己的理论高度不高,无法把实践的东西上升到理论高度,用准确的名词描述出来,而这个不准确的名词,甚至很多是模糊的概念,灌输给徒弟,徒弟装作明白了,实际上一点都不明白,所以一代不如一代。知识的传承必须要基于准确的术语表达,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样就算徒弟一时不能明白,可以通过准确的术语去翻书再理解。

5、放手去做,这个绝大部分技术公司做的不错,不再啰嗦。

以上几点也可以总结的更明确的两点:

1、一看、二想、三做、四检查
2、基于常识推理分析

所以我认为,人才的培养首先是人的选择上,其次是自己的理论高度决定了能否把知识真正的传承下去。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645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wangxn2000 发表于 2013-6-18 01:03:25
@︻$▅▆▇◤ 发表于 2013-6-19 09:15:49
我从求职者的角度说说自己的看法:毕业就直接找自己感兴趣的(感兴趣的行业),或者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工作去做。不要被老板所谓的基层经验培养之类的话语所欺骗,因为你不是公务员,毕业的2年之内的选择对你的未来至关重要,如果有时间去公司底层打杂的话,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除非你迫切需要金钱)。切记切记:公司老板说培养你做什么什么,都是假的,老板永远是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说话的,只有自己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才是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2
  • 安静高效的电机控制——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3
  • 为何选择集成电平转换?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