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重新定义IT

发布时间:2013-1-10 12:22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软件 , IT
  这是一个产业变革的时代。
  日益火爆的移动通信市场为什么让昔日霸主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要么金身难保,要么苦苦挣扎?曾经颠覆了唱片业的苹果音乐播放器,为何身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境地?曾经称雄全球的日本消费电子工业为何正遭遇全行业的亏损?经历了3D电视、智能电视后,电视机路在何方?
  当人们探究,是什么力量改变了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市场的游戏规则时,却找到了同一个答案——软件。
  事实上,用“软件改变”已经不足以表达软件所拥有的能量,于是,我们选择了“软件重新定义”。
  软件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增加了产品的灵活性。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谈到,英特尔在处理1994年发生的奔腾芯片浮点计算缺陷时的纠结,尽管出错的概率几乎到了可以忽略的程度,但最终在舆论压力下,英特尔做出召回所有问题芯片的决定,英特尔为此付出4.75亿美元的代价。在第二年推出的Pentium Pro时,英特尔已经为芯片预留了补丁接口,可以像软件补丁一样,通过补丁加载微代码来修改芯片的部分硬件缺陷。
  软件带来的灵活性还表现在通过软件升级来不断改善产品的性能。这种改善是基于时间维度的,因为只涉及单一用途的产品,所以软件灵活性在纵向上的体现,只是表现在产品性能的改善上。
  而谈及软件定义则更多地是以产品的通用性来衡量的,或者说在同一时间点上增进产品的功能。当一个产品平台上有多种软件可供使用时,也就意味着该产品具有多种功能,这可以说是软件灵活性在横向上的体现。
  PC的成功有目共睹,我们可以从三个不同层面探究PC成功背后的因素:从产业上看是规模经济模式,从市场上看是基于开放标准带来的竞争,而从用户角度看PC是一个通用计算平台。所谓通用平台就是应用的普适性:当用户打开Office时,PC就是一个OA设备;当用户打开游戏软件时,PC就是游戏机;当用户打开视频聊天软件时,PC就是免费的可视电话。总之,有多少类型的PC软件,就可以在软件运行时把PC定义成多少种专用设备。
  恒基伟业是一个典型案例。“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广告在央视铺天盖地地播放,成为品牌营销史上极为成功的经典案例,然而,恒基伟业这个品牌却日益衰落,原因在于恒基伟业对智能手机的应用整合能力缺乏清醒的认知。
  软件重新定义产业的路径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产品功能的改变和对硬件的替代重新定义产品,进而颠覆市场格局,最终实现对产业的重新定义。
  移动通信终端产业便是软件重新定义产业的典型案例。摩托罗拉曾经称霸移动通信时代,它的历史甚至被誉为移动通信史,但当移动通信从1G升级到2G后,话务信道从模拟技术切换成数字技术,通信系统的复杂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摩托罗拉擅长的模拟技术已经难以胜任。加之数字技术中语音清晰度又与通话距离无关,从而又让诺基亚和爱立信轻易打破了摩托罗拉在语音清晰度上建立的技术壁垒。数字化浪潮只是改变了手机的市场格局,而手机的属性并没有多少改变,还是以语音通信为主。
  软件重新定义移动通信终端产业应该从3G开始。从2G到3G,最大的变化在于从窄带到宽带。当数据取代语音成为通信内容的主流后,应用软件繁多的智能手机取代了功能单一且不能更新的功能手机。当用户开启应用时,实际上是在用该应用赋予智能手机以特定的功能,也可以说是在用该应用软件重新定义智能手机。
  软件无线电正从技术上改变人们对移动通信技术认知。智能手机与其说是通信设备不如说是计算设备,当擅长数据的苹果、谷歌等计算厂商取代了擅长语音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电信厂商,当软件的颠覆性在技术、产品、企业、市场等层面显著体现出来时,说软件重新定义了移动通信终端产业,应该并不为过。
  再看一下苹果的音乐播放器iPod和音乐商店iTunes的例子。我们可以说软件重新定义了整个唱片业,但很难说软件重新定义了音乐播放器,毕竟iPod功能还是单一的,只能下载歌曲,无法下载应用。最终,iPod市场逐渐被智能手机蚕食也是必然的。
  类似地,未来的电视机只不过是放大的、挂在墙上的平板电脑,电视只是其多种功能的一种,且被IP化。当电视机不再需要机顶盒,只需要一根以太网线时,它已经是台标准的计算设备,说软件重新定义电视机产业并不为过。日本消费电子产业的衰败主要是日元对美元升值引发,但与其赖以生存的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受到计算技术的强烈冲击不无关系。
  让我们回到IT领域。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成为当前的热点,主要在于虚拟化技术的广泛使用。对于服务器来说,虚拟化不仅把物理设备虚拟成逻辑设备,让应用与硬件架构无关,而且还可以通过虚拟机的方式,同时提供不同的操作系统运行环境。当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都被虚拟化后,数据中心也就从以硬件为导向变为以应用为导向。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不仅可以迅速部署应用,且能动态地满足应用所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那么,软件定义的产品如何实现最优化呢?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以从硬件的底层实现软件定义。拿通用CPU来说,它只能将各种计算类型的共性算法集成到CPU中实现硬件加速,如多媒体指令集。另一个问题是对于特定的应用,CPU总有部分冗余的硬件。当FPGA整合进CPU后,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算法对CPU的需求,将FPGA初始化为相应的硬件算法加速器,从而在增强CPU通用性的同时,也使得CPU可以针对特定应用进行优化。
  除了增强产品的通用性,企业还应在减少产品的复杂性上下功夫,以抓住软件重新定义带来的机遇。
  企业的生存之道是不断提高技术的复杂度,并将技术的复杂性屏蔽在产品或服务中,同时提供开放的接口。技术的复杂度是为了竞争的需要,在产品层面屏蔽技术复杂性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使用体验,而开放的接口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以说开放的接口为软件定义产品提供了可能。(中国计算机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0661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