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毕业生

发布时间:2012-12-27 11:46    发布者:诸葛孔明
关键词: 毕业生
我算不上什么成功人士,更谈不上“老人家”,本来是没有资格说这些话的。但是,很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朋友给我发了邮件,请教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基本上从来不回复,不是因为傲慢,仅仅是时间有限罢了。但我确实想和这些朋友交流一下,所以就整理了这篇文章。

人生是一场长跑

算一下,从毕业后步入社会,到年老退休,一共多少年?一般来说,22岁左右大学毕业,55岁左右退休,也就是30多年的时间。为了叙述和计算的方便,不妨假设是30年整。讨论这30年的职业发展,其实就是讨论如何获得成功。成功的定义很多,我很早前写过一篇文章, 叫做《也谈成功》,感兴趣可以参考一下。但在这里,我们用最世俗的办法来定义一下成功:那就是有多少收入,有多少身家。

现在来做一个比喻,将这30年的职业生涯,想象成一场3000米的长跑。那么按世俗的定义,什么叫成功呢?成功并不是在起跑后的1000米跑得有多快,而是在冲过终点的那一刻能够遥遥领先。所以,不要去在乎眼前这份即将到手的工作一个月有多少薪水、有多少年终奖、有多少福利。这些都不重要,即便这份薪水可能让你的同龄人、你的同学、和你一起起跑的人十分眼红,也要保持冷静和警惕,你关注的应该是这份工作能给你带来多少的历练。如果你发现这份工作对你而言没有什么挑战,那么就算是有很高的薪水,也不值得考虑。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给你一万块一个月,让你去扫地,你会去吗?你可能会去,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去?可问题是这样做不长久。假设你拿着一万块的月薪扫地扫到四十岁,然后公司裁员了,你被请出去了。马上面临的就是800一月的扫地的工作,而你还不得不接受它,因为除了这个你什么都不会。

不要让薪水成为束缚你脚步的羁绊。简言之,你不要去在乎现在这份工作有多少薪水,你要在乎的是,你五十岁的时候有怎样的身家。对我来说,如果我重新找工作,我会非30万以上年薪不去吗?当然不会,只要能让我得到更大的锻炼,一个月8000块我就去了,只要能维持我的日常开销就够了。因为我才处在这场长跑700米的位置,现在关心收入干什么?一时的领先毫无意义,我要关心的是,在50岁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状况。

拥有一个偶像

在学生时代,我是没有偶像的,因为我觉得很俗,然后喜欢酷酷地说一句“我的偶像就是我自己”。但现在我有偶像了,这个偶像不是台湾美女林志玲,不是香港帅哥郭富城,不是苹果领袖乔布斯,也不是美国总统奥巴马,而是大家连听都没有听过的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这位经理人叫做刘敏,他做过孔府家酒的总经理、西凤酒的总经理、古井贡酒的总经理、皇沟御酒的总经理。你的偶像就是你想要成为的人,你的偶像就是3000米跑到终点时你自己的样子。拥有一个偶像,可以为你树立一个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一年两年的目标,而是你终身奋斗的目标;拥有一个偶像,可以解决你人生的头号问题,即“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一个偶像,在迷茫的时候,你看看他,再看看自己,那么该怎么做,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一切都清楚了。

选择偶像也有一些技巧。不宜太低,40岁就已经成为了曾经的偶像,那还有什么意思?重新再选吗?也不宜太高,比方说,你的偶像是李嘉诚,当你不断努力却发现只有奋斗到150岁才有可能成为李嘉诚时,就会产生挫败感。然后怎样?重新再选吗?重新再选当然可以,但问题是,当你有过一次换偶像的经历后,可能就会形成习惯,一旦遇挫就换偶像,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人们会说“立长志,而不要常立志”。偶像其实不过是自己的终极目标,将脑子里模糊的、不够清晰的目标实例化为一个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人。

写下五年后的简历

偶像解决了3000米终点的问题,但是3000米太长,要花费的时间太久,可能很多人跑着跑着就忘记了终点的目标。有些人跑到800米就停下来开始步行了,他们通常有着一份安稳但收入平平的工作;有些人跑到2000米也停下来了,他们通常已经成为了公司的管理者,有着可观的收入;有些人跑到了2900米,离终点只差100米,但优越的生活条件却颓废了斗志,拼搏了多年后也终于开始安于现状了。

那么要怎么样做,才能不迷失目标?要怎样做才能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以领先的姿态到达终点呢?这里引用日本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冠军)自传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人生的3000米长跑也是一样的做法。我的建议是,现在就写下自己的简历,但这份简历不是过去的、已经成为事实的经历,而是5年以后的简历。这份简历描绘了5年后你应当有怎样的工作经历、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获得了哪些资质。这份简历就像上面马拉松的路标,你未来五年的生活,就以这个路标为终点。当5年后实现了简历上所写的内容以后,就重新再写一份5年后的简历。我相信只要能实现这样六个五年计划,当你50岁到达终点时,一定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成为了自己曾经的偶像。

每三年作为一个阶段

前面选择偶像也好,五年简历也好,都是个人的修炼。这一节我们聊一下如何对待工作。刘敏曾经担任过安徽古井贡酒的总经理,在他担任总经理的三年期间,古井贡酒的年销售额翻了两番,从8亿元飙升到32亿元,股票也由20多元涨到了近100元。当然,除了他个人的管理和运营能力以外,白酒行业本身也处于一个较快发展的态势。但不论怎样,他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的工作也是一样,尽管我们不是总经理,尽管我们的职位比较低,但不影响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也作出翻一番甚至翻两番的业绩。所以,我建议,当进入一家公司之后,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试用期考虑清楚要不要在这家公司干上三年。为什么是三年而不是一年或者五年?因为一年两年时间太短,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做出出色的成就;五年的时间又太久,时间不够紧迫,容易产生惰性。所以,如果觉得公司不合适发展,就在试用期离职。已经做了一年才离职,对自己对公司都是时间的浪费。如果觉得公司适合发展,那么就做三年。这时候的心态很重要,你要想着“自己只有三年的时间,做三年以后就要离职了,在这有限的三年中我能作出什么成就?我能否让我所在岗位的业绩翻两番?就算因为行业关系,翻不了两番,翻一番也行啊。做技术的话,能不能把效率提高一倍,开发周期缩短一倍?做服务的话,能不能把投诉率减少一倍,把满意度提升一倍?做销售的话,能不能将销售额扩大一倍?做HR的话,能不能将新员工的素质提升一倍,优秀员工的离职率减小一倍?做产品经理的话,能不能让市场占有率提高一倍?做高管的话,能不能让公司利润提高一倍,规模扩大一倍?”。

当然,并不是真的做三年就离职了,只是说要有这样的心态。三年做满后,应该休息一段时间。人不能总是埋头做事,也需要静下来、慢下来抬头看路。休息的时间建议一个月到三个月,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有三个:1、审视和反思自己过去三年取得的业绩;2、考虑是否要继续在这家公司做下去;3、充电和学习。

审视和反思自己过去三年取得的业绩,主要是列出两张表,一张是做得好点地方,一张是做得不足的地方。对于做得好的那张表,要总结出规律和经验,确保下一个三年也能继续保持下去。对于做得不足的那张表,要总结出教训,并思考如果上一个三年重新来过,是否能够做得更好;如果下一个三年遇到同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妥善处理。

如果决定要在这家公司继续做下去,那么当重新进入公司的时候,就要将心态归零,将自己视为这家公司的新员工,要忘记过去取得的成就,忘记过去三年完成的每件事。然后重新对自己提出要求,三年内要为公司或者岗位带来多大的改变。

再说一下充电和学习。充电和学习并不是要到这个时候才进行的,平时都要不断地学习。四年的大学学习,和你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比起来实在是太短了。很多人在刚毕业的时候坚持学习了两三年,觉得好像没多大效果,于是就把书本丢弃了,实际上是很可惜的,因为没有坚持到由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刻。你读了2本可能觉得没什么变化,读了10本觉得没什么变化,但是当你读到100本的时候呢?还会一点变化都没有吗?读书不是说只读技术,也不是五花八门什么都读,要有一个范畴。我的范畴基本上就是 技术、管理、经济、历史 四个门类,超过这四类的书我就不读了,所以我不会花时间去读一本言情小说。读书也讲究方法,不是读完了就扔到一边,然后换一本重新读,我管这种叫自娱自乐式读书,收获不大的。注意,不大不代表没有,只是性价比不高。每本书读完后一定要写一篇读后感,把对你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的地方记下来,不需要写长篇大论,也不要把书中的原文抄下来,一定要自己组织语言,哪怕只有零零散散几个段落也好。这里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因为在你写读后感的过程中,由不得你不思考,由不得你不把书中的重点部分翻来覆去重新看,因为不这样你就写不出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读这本书的效果就比你读完就扔一边好很多,读书如果不思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学习也不是就读书一种方式,和别人交流也是一种学习,所以礼拜天的时候,最好能约一位同行,请他吃吃饭,跟他聊聊天,有时候会收获到很多东西。而且做技术的很多时候和别人沟通是一个短板,通过这种方式,正好可以锻炼下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好了,回到正题。这一到三个月的学习,主要是集中学习行业内的一些较新的领域,但平时又没有时间去研究的。对我来说,明年年后正好是我计划休息两个月的时候,我打算要读的是大数据方面的两本著作。

储备一些积蓄

刚毕业的大学生处在一个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就是从没有收入到有收入。拿到人生第一份薪水的感觉是激动而美妙的。但这种美妙很容易会陷入到一种不理智当中,这个不理智就是:花光它。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光,好吧,我承认我是一个电脑发烧友。在我刚毕业的时候,我基本上每半年时间就要升级一下显卡,每一年就要升级一下CPU主板内存,然后装上当时效果最炫的游戏跑一跑,随后沉浸在无比的快感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那点微薄的收入完全不会有任何的结余。这样的结果就是,当你想要跳槽的时候会有所顾忌,万一两个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呢?难道还要开口向老父母要钱吗?于是,你缩回了已经伸出去的半只脚,尽管在这家公司已经磨光了所有的激情,却不得不继续混下去。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公司和自己极大的不负责。

买房子买车也是一样,如果买了房买了车,造成的后果是你无法进退自如,我觉得还是别买了,重要的不是现在有一个安逸的、窗明几净的环境,重要的是五十岁的时候可以财务自由、周游世界。

记得我当初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也很不容易,我没有任何的积蓄,但我还是选择了辞职。那个时候《劳动法》已经推出了快一年,无奈当时我完全不了解这些,居然在辞职时赔偿了公司(西安马可孛罗国际旅行社,TravelChinaGuide)两个月的工资,这些钱还是我老爸帮我出的。现在想想都好笑,作为一家公司,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作出如此龌龊的举动,实在是让人很无语(根据《劳动法》,员工任何时候辞职都不需要赔偿公司)。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徐小凤的老歌《每一步》共勉:

道路段段美好,总是血与汗营造;
感激心中主宰,每段道路为我铺;
但愿日后更好,我愿永远莫停步;
我要创出新绩,要用实力做旗号。

明日再要走几多路,
谁人能计,谁能知天有几高。
凭自信努力做,
要得到的终得到,
以后就算追忆也自豪。

... ...
... ...

-------------------------- 华丽丽的分割线 --------------------------

这篇文章是以当前社会主流的成功观去讨论的,即所谓的功成名就,但这肯定不是每个人的追求,也不是适合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关于成功定义,这篇《也谈成功》总结了我的观点:
http://www.cnblogs.com/JimmyZhang/archive/2008/05/12/1192799.html

----- 以下为《也谈成功》中的摘录 ------

所以,当你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实现了,就可以说自己是成功的。而因为每个人的目标都不一样,所以你几乎永远不需要和别人攀比,衡量自己是否成功不是有没有达到别人的标准,而是自己订立的目标有没有实现。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JimmyZhang/archive/2012/12/20/2826913.html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0349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fdjlz78 发表于 2013-1-9 20:37:30
顶~
枫林彼岸 发表于 2013-1-9 12:45:10
不错!顶一下!
不得了-HB 发表于 2013-2-27 15:02:23
努力啊
jackxcj 发表于 2013-1-16 15:42:03
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