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技术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2-12-25 15:30    发布者:绝对好文
关键词: 做技术 , 工程师
作者:用芯创造未来

现在正是求职旺季,而我在旺季即将到来时已经把工作定了。也正式踏上我自己规划的第一个7年技术生涯道路。作为应届硕士毕业生,我的动作似乎过快了点,但不得不说这样的机会,这样宏大的事业并不是每一个硕士或者说技术人员都能涉及到的。我不是双985,也不是双211,甚至单211都不是。校园招聘对于我来说,有时甚至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我想这是每个和我一样“出生”的应届生都要面临的困难。相反在社会招聘中,面试机会却从不间断。通过几个中型企业的面试,我已经得到他们充分的认可,简历被浏览量甚至超过了我的投递数量。但这些企业都不在我所考虑的范围内,我的目标恰恰是架子大的研究机构。我认为第一份工作,平台是最重要的。之所以会有双985,双211这样的硬性规定,一方面的确有装B的性质,但另一方面的确也是被定位成很高的平台。就我这几年的项目经验,特别是涉密的项目经验,技术上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了。我所需要的是一个更大的平台来开发我的潜力,因此在这样的工作面前,我毅然决定放弃电科大那边为我订好的发展道路。

做技术在中国有没有前途?这个问题是每个在国内做技术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样的困扰,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所谓的研发都是二次开发,国内任何公司,研究单位(除开严格保密的单位)做的工作都是在国外平台上完成的研发,或者在抄板别人产品的基础上做事情。我们一直处于学习阶段,这也就算不上真正的研发了。想象一下,假如国内的半导体厂商能成为主流,做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会甘于这样停滞不前吗。做系统的做了几遍就没有新鲜了,做IC的做不出成绩。商业上自然做技术的不会长久,坚持10年,20年的少之又少。最后都转管理,转市场了,这才是他们认为的正道。

当我和中科院、电科大的一些老师聊到国内技术相关的工作时,他们都一致认为最好的工作其实就是高校。有一定的工资,如果想赚钱了就辛苦点多做点项目,累了可以少做点,但也不至于影响到生活。有些研究所也类似这样的性质。在国家的支持下,不管是任何技术都有足够高的平台,足够多的资源去攻关。我的观点很简单,我们国家与欧美不同,我们自己的技术都集中在国防事业中。当然,这其中肯定不乏水平较差的军工单位,我们自己人不应该以偏概全的去谈论我们自己国家的科技水平,这是我们的通病。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包容。这样的观点将让你有继续从事技术的动力。我是一个一直坚持做自己的人,这是我认为适合做技术的一个特质,不必恭维他人,不必恳求他人,不必迫于无奈喝酒伤身等。技术离不开生活,只有一个安稳幸福的生活才有知识水平的升华,这在大部分的企业里是不易获得的。从事技术首先要从自己内心出发,少放豪言,多做事多表达观点。成果是靠时间积累出来的,有了成果再考虑其他的。呵呵,说的有点老成,但确实是我对技术工作的看法。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0341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caozhaokun 发表于 2012-12-29 19:47:26
达者为老大!悟到这一层定是头脑清醒的技术开发者!向看齐!
71201203 发表于 2012-12-30 12:18:11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包容。这样的观点是继续从事技术的动力。
fdjlz 发表于 2013-1-2 16:40:29
同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想要避免发生灾难,就用MPLAB® SiC电源仿真器!
  • 无线充电基础知识及应用培训教程2
  • PIC18-Q71系列MCU概述
  • 安静高效的电机控制——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