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程序员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2-12-4 17:06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盲人程序员 , 程序员
一个星期前,本网站根据劳工部残疾人就业政策办公室(Office of Disability Employment Policy)的报道,编发了一篇文章“通讯手段为所有人提供机会”,介绍为国防部制作网页的盲人程序员张海伦,引起了人们的惊叹,一位读者赞扬张海伦“了不起,技术难度赶上贝多芬”,另一位则表示“简直难以置信,但是不得不信”。但是也有一些人发出疑问,对盲人竟能制作网页表示不解,认为这是在“糊弄人” ,甚至是“典型假大空的新闻”。
其实,盲人,甚至像张海伦这样出生即丧失视力的人,只要自强不息,在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下,掌握像开发网页这样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已经不是神话。

1.jpg
毕业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系的张海伦,现在为一家联邦政府合同商工作,负责为国防部开发定制系统软件和网站
盲人使用计算机,还要做到像正常人那样在虚拟空间漫游,同网友交流,与同事研究工作,最基本的就是要能够“阅读”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早在个人计算机的萌芽阶段,一些大公司就开始研发供盲人和弱视者的读屏工具,其开创者是吉姆•撒切尔(Jim Thatcher)。
与许多正常人卷入残障事务一样,撒切尔也是因为他在个人生涯里遇上了残疾人:当他在密歇根大学读书的时候,他的论文导师杰西•莱特(Jesse Wright)就是一个盲人。1963年,那时计算机科学还处在萌芽状态,撒切尔就取得了该学科的博士学位,后来他和莱特都作为数学家进入IBM公司工作。个人计算机刚一问世,莱特和撒切尔师生二人就开始研发配套的语音接入系统,到1986年,IBM发布了最早的DOS屏幕阅读器之一:第一代IBM读屏器。后来,撒切尔又领导开发了二代读屏器,它是具有个人计算机图形用户接口的第一种读屏器。撒切尔还积极参与了IBM主页阅读器的研发,使得盲人可以与常人一样上网。
还有一项技术进展对盲人得以融入信息时代起了重要作用,那就是雷蒙德•库茨威尔(Raymond Kurzweil)开发的系统,将全方位光学字符识别与文本到语音合成结合起来,使得盲人可以“听读”正常人的阅读文本。这项技术自从1976年问世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盲人与正常人一样获取海量信息的有力工具。
现在,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盲人程序员利用读屏器、光学字符识别、电子盲文记事本以及盲文触摸屏等工具,弱视者利用操作系统内嵌的放大工具或插件,完全可以在Windows、Mac和Linux等系统平台上,熟练地使用C/C++、Java等各种编程语言编写程序,制作网页。一些原本对盲人程序员不太“友好”的语言环境,例如python等,也在改进它们的代码程式,剔除妨碍盲人程序员读写的某些障碍。
盲人能够从事编写制作网页这种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还需要社会上广泛的支持。政府在公共政策上为残疾人提供保障,教育机构为他们入学和学业创造条件,也是出现盲人计算机程序员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根据联邦1973年康复法(Rehabilitation Act of 1973)的504条款,以及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的第2章,加上这两个法律的修订条款,保证了所有的中小学和大专院校都不得对残疾人士入学加以歧视,州和地方政府机构以及一定规模(15人)以上的私营企业都不得在雇用员工的时候歧视残疾人。有的地方政府立法甚至更为严厉,例如加州法律就将在雇用员工时禁止歧视残疾人的范围,扩大到5人以上的私营企业。
美国的法律不仅在入学和招工时禁止歧视残疾人,而且规定大专院校和企业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为残疾人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便利,其中就包括盲人学生。美国教育部估计,全国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有75000名视障学生。在帮助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常规辅助措施之外,对视障学生,学校还会提供语音教材,屏幕放大、盲文转录或图像触摸转换软件,以及读屏器等工具。现在教育和学校生活越来越多地向虚拟世界转移,对学校向视障学生提供协助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后我们会有文章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回到本文的开头。那些对盲人可以制作网页、编写软件持怀疑态度的读者,如果仍然觉得上面的解说缺乏说服力,可以上网键入“盲人程序员”几个字进行搜索,很容易就能查到一位名叫拉蒙的盲人,他现在是谷歌的软件工程师。拉蒙出生在印度,先后在印度和美国接受教育,差不多两年前,他到北京出席谷歌的创新论坛,中国的许多报刊和网站都对他进行了报道。另外,中国盲人协会网站也在数天前刊登了一篇报道,讲述菲律宾首位盲人电脑程序员的故事。希望这些可以进一步解除那部分读者的疑虑。(雾谷飞鸿)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0248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wcf68 发表于 2013-1-14 07:01:44
真是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iscover浏览资源
  • Dev Tool Bits——使用条件软件断点宏来节省时间和空间
  • Dev Tool Bits——使用DVRT协议查看项目中的数据
  • Dev Tool Bits——使用MPLAB® Data Visualizer进行功率监视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