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心电智绘”动态监测系统,探索AI+医疗科研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6-23 20:19    发布者:工程新闻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引领下,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团队积极探索智慧医疗创新路径,推出“心电智绘——实时动态心电监测平台”项目。该项目以人工智能与可穿戴技术为核心,致力于破解传统心电监测的行业痛点,为心血管疾病早筛、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及老龄化健康管理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立足学术创新,攻克技术难点

心血管疾病筛查对实时性与精准度要求极高,而传统动态心电设备存在数据延迟、佩戴不适等局限。基于此,「心电智绘」团队整合深度学习与柔性传感技术,提出“边缘计算+云端协同”的创新架构。目前,项目已完成基础算法模型搭建与软件开发,初步测试显示其算法在模拟心电信号中可实现心律失常特征提取,硬件方案拟采用无线贴片式设计,重量控制在20克以内,佩戴舒适性显著优于传统导线设备。







人本设计赋能,打造友好型健康监测体验

项目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在硬件形态与软件交互中深度融入人因工程学理念。硬件采用柔性可拉伸材料与极简结构设计,兼顾佩戴舒适性与隐蔽性;移动端App界面聚焦“零学习成本”操作逻辑,在原型开发中特别优化大字体、高对比度显示及语音引导功能,力求降低老年群体使用门槛。现阶段,团队通过校内志愿者模拟测试持续收集反馈,重点验证设备长期佩戴性、交互直观性等关键指标,为后续技术迭代提供依据。未来若技术成熟落地,该设计模式或为解决“银发数字鸿沟”、探索居家健康管理场景提供新思路。





产学研融合,培育新医科创新人才

作为高校“新工科”与“新医科”交叉实践的典型案例,“心电智绘”由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研究生团队联合开发,导师全程指导。项目构建“理论研发-临床验证-产业转化”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学生深度参与硬件设计、算法优化及用户调研,锤炼跨学科实践能力。团队表示,该项目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尝试,更承载着培养复合型医疗科技人才的使命。

扎根科研探索,展望应用潜力

项目现阶段以技术验证与学术研究为核心目标,尚未进入临床阶段。团队表示,未来计划在完善技术成熟度后,探索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可能性,逐步推进科研成果转化。长远来看,该技术模式有望为居家健康监护、社区慢病管理等领域提供低成本解决方案,但仍需跨领域协作与合规性验证。

项目负责人表示:“‘心电智绘’的初心是让科技更有温度,是高校师生在医疗AI领域的探索性实践,当前成果主要体现技术可行性,团队将继续深耕算法优化与数据验证,严守科研伦理与医疗技术规范,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我们期待通过持续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渗透至社区、家庭,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高校智慧。”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89241-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