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退热”

发布时间:2023-2-24 09:26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芯片
来源:动点科技
作者:黄尘

近年来,半导体领域发展得如火如荼,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像OPPO、vivo这样的传统手机厂商,也开始自研芯片。与此同时,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范围内部分工厂停工,而俄乌战争又导致部分半导体材料价格增长,致使市场上一度出现“芯片荒”。于是许多有能力的国家都开始投资芯片产业,企图扩大产能。

据统计,最近三年,全球半导体企业的注册数量激增,巅峰时,单月注册量能达到5万。而我国在此期间也掀起了一股芯片公司注册浪潮,仅这两年,国内新成立的芯片公司数量就达到了10万家。涉及到IC设计、制造、封测,以及半导体设备、材料、应用等领域。

随着全球局势的不断变化,美元加息、通货膨胀的宏观趋势影响了市场需求,而消费电子的失落,使得半导体缺芯潮后盲目扩张的企业面临高库存风险,价格不再坚挺。市场上对芯片整体需求下降,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在称霸半导体市场二十年后,手机和PC不再是半导体产业的最大增长引擎,消费电子市场的不景气,影响了芯片的出货量。由于终端消费电子市场下滑,使得上游半导体的订单也有所减少,手机、PC等市场目前持续下滑,预计在二季度下游市场也难以反弹。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2022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下降9.1%,约为12亿台,其中一半是5G机型。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2.72亿部,同比下降22.6%,其中,5G手机出货量2.14亿部,同比下降19.6%,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8%。

PC市场的饱和,使英特尔深受打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英特尔业务需求量增长。2022年英特尔全年营收为631亿美元,较2021年的790亿美元下跌20%,净利润为80.14亿美元,较2021年的198.7亿美元暴跌60%,这几乎是是英特尔20多年来最糟糕的时刻。英特尔CEO基辛格也表示,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到2023年。

对此,英特尔做出了一系列资本支出调整,包括在2023年通过裁员、推迟建厂计划以及暂停RISC-V计划和网络交换机业务等措施,来削减3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并且到2025年底减少80亿至100亿美元。

而半导体产业十分发达的韩国,也遭遇重创。韩国经济部门1月数据显示,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同比暴跌31%,连续8个月呈下跌态势。半导体整体出口额骤降44.5%,连续第五个月同比下降。



消费电子的需求下滑,还使得存储芯片也开始犯难。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平均价格暴跌了34.4%,而三季度的跌幅为31.4%;NAND闪存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价格跌幅分别为32%和27.7%。

以生产存储芯片为主的三星,去年四季度DS(设备解决方案)部门的营业利润同比降幅高达96.9%,令人咋舌。半导体业务第四季度综合收入为20.07万亿韩元,同比下降24%。

高企的库存导致价格暴跌,加上全球经济表现疲软,一众存储芯片制造商在去年下半年削减了产能,并推迟了扩张计划。美光科技、SK海力士和铠侠都公布了相应措施,试图通过控制供应过剩来稳定市场。



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网联化持续升级的趋势下,MCU市场发展开始加速。而在芯片退潮期,国内MCU的发展也承受着巨大压力。

招商证券指出,国内MCU厂商下游集中在消费类、小家电等领域,且MCU产品型号大多集中在8位MCU和32位低于100MHz的中低端消费应用领域。而2022年以来下游需求表现相对疲软,因此从出货层面,不少国内MCU厂商面临较大的出货压力。

中信证券表示,MCU板块国内厂商处于追赶阶段,车载市场初步开始渗透。但是MCU行业集中度较高,中高端市场多数被国外大厂垄断。



大洋彼岸,硅谷半导体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在三年前还颇具热度,去年风险投资仅有78亿美元,相比2021年的145亿下滑了46%,相比2020年的103亿下滑了24%。在国内,也有很多企业因为融资不顺,产品研发遇到困难,不得不被倒闭大潮“淹没”。

钛媒体从企查查方面获得的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 5746 家,远超过往年,而且比 2021 年的 3420 家增长了 68%。目前,中国现存芯片相关企业(仅统计企业名称、名牌名称、经营范围含芯片的相关企业)超 17 万家。

要知道,去年前 8 个月,中国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达到 3470 家。而9 月到 12 月四个月内,国内竟增加了 2300 多家注销芯片企业。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就有超 15 家芯片企业注销工商信息。

麦格理证券分析师Daniel Kim指出,从芯片跌价幅度与相关损失来看,当前市场的不景气度可能比2008年更糟。



芯片产业资金需求大、人才富集程度高、发展周期长,一般芯片企业从成立到盈利,很多要经过5至10年才行。面对国内普遍的芯片焦虑,任正非曾坦言:“芯片是急不来的,不仅与工艺、设备、耗材问题有关,还要脚踏实地,不能泡沫式地追赶。”

整体而言,国内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然而,随着汽车电动化趋势锐不可当,汽车对于芯片用量将会大幅提升,车芯片用量有望达到1000-1200个左右,产品覆盖存储、模拟、计算、传感等各类型产品。

Techsugar表示,电动汽车半导体器件总价值有望达到1500至2000美元之间,是传统汽车与手机(约 400-500 美元)的3到4倍。如果该市场能够不断成长,有望超越手机市场的芯片需求。国内可以利用电动汽车产业的规模优势,在车用半导体方面进行追赶。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1159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在线工具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