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也无线!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WiDi)18问

发布时间:2011-8-22 21:29    发布者:Liming
关键词: WiDi , 高清 , 无线显示技术 , 英特尔
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WiDi即Wireless Display)是一种通过无线的方式将笔记本电脑与高清电视或投影仪等外接显示设备以无线方式相连,将基于网络、本地硬盘,或是家庭影音中心中储存的图片视频等内容显示至外接高清屏幕的技术。  利用这一技术,用户将一款为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设计的无线适配器连接到高清电视或者投影仪上,再通过拥有英特尔高清显卡技术和英特尔无线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将笔记本无线连接到液晶电视或者投影仪上。在享受大屏幕带来的绝佳视听体验的同时摆脱线束的束缚。
  对于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我们在感叹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相信感兴趣的人也对这种新技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收集了网友针对英特尔WiDi技术所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一次集中的解答,也希望您能够通过这篇文章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英特尔WiDi技术。
  问:英特尔WiDi无线显示技术对处理器有要求吗?
  答:目前采用英特尔酷睿i系列的处理器(酷睿i3/i5/i7)的产品都可以支持这一技术。未来的Sandy Bridge也可以支持。
 
 问:除了处理器之外,还需要别的硬件条件吗?
  答:还需要配备有英特尔WifiLink 5000以上的无线网卡,即支持英特尔My Wifi技术的无线网卡。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备一款支持该技术的无线适配器与电视或投影等设备相连。
  
问:英特尔WiDi无线显示技术对操作系统有什么要求吗?
  答:目前在Windows 7的操作系统上都可以实现。
  
问:英特尔WiDi无线显示技术使用的是什么协议?
  答:英特尔WiDi无线显示技术使用的是802.11n Wifi协议。
  
问:我现在使用的电脑处理器和无线网卡都满足WiDi技术的要求,是否购买适配器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呢?
  答:在购买支持WiDi技术的适配器后,更新英特尔提供的相应驱动程序及应用软件即可以自由体验英特尔无线显示带来的畅快感受。
  
问:我最近想要买笔记本电脑,怎么样才能买到支持无线显示技术的笔记本呢?
  答:英特尔已经开始与国内外多家OEM厂商合作,所有支持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的电脑都会在机身先要位置粘贴“WiDi”标签(如下图所示)。只要贴有这一标签的产品都是经过英特尔认证支持WiDi无线显示技术的产品。
2259278_WiDi_vert_tm_rgb_3000_prcs_png.jpg
英特尔WiDi Ready标签

  问:目前市场上的笔记本产品太多了,而且很多人都有网络购物的习惯,能说说目前市场上支持英特尔WiDi技术的笔记本都有哪几款吗?
  答:从市场来看,采用i7-620处理的华硕A42F、联想ThinkPad X201、索尼VPCS1100C等产品已经开始销售,而今年年底前还会陆续有联想、戴尔等品牌更多支持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的笔记本面市。

 
问:目前支持这一技术的无线适配器有多少种?大概价格是多少?
  答:目前市场上支持这一技术的无线适配器只有Netgear(网件)的PTV1000(如下图),价格大概为900元左右。在未来,英特尔会与更多的网络设备及终端显示设备厂商合作,产品形式也会更加多种多样,而适配器的价格随着产品数量的提升也会有所下降。

netgear PTV1000无线显示适配器

  问:我的笔记本电脑连接无线显示适配器后还可以与我现有的无线路由连接吗?是否会影响我使用无线上网?
  答:英特尔的无线显示技术会将现有的无线网卡虚拟为两块无线网卡,在进行无线显示的同时仍然可以进行Wifi上网的操作。
  
问:我的笔记本在与无线显示适配器连接时如何保证安全性?
  答:与现有的其他无线技术一样,英特尔WiDi技术在设备首次互联时,都会有握手验证程序来保证安全连接。
  
问:英特尔WiDi无线显示有距离限制吗?
  答:由于是采用了802.11n的Wifi协议,其使用距离标准与802.11n的无线路由标准相同,都要视设备之间的阻隔与障碍物而定。
  
问:无线显示过程中音频可以同时传过去吗?
  答:可以同时传输音频,不需单独连接线缆。
  
问:我可以使用一台笔记本电脑连接多个无线显示适配器在多个屏幕上播放吗?
  答:目前还不可以,英特尔WiDi技术只支持点对点的连接。一台笔记本电脑只可以同时连接一台无线显示适配器。
  
问:使用无线显示适配器连接高清电视时可以设置其分屏显示不同的内容吗?比如用无线连接的高清电视播放视频,笔记本屏幕用来上网操作。
  答:在下一版的驱动程序中可以实现这一功能,将外接显示设备作为笔记本电脑的扩展屏或者让外接显示设备与笔记本屏幕显示相同内容都可以通过调整设置来实现。
  
问: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目前支持多高的分辨率?
  答:英特尔WiDi无线显示技术目前可以支持1280×800、1280×768以及1280×720的分辨率,速度在30帧/秒左右。下一代平台对于分辨率的支持还将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问:英特尔WiDi无线显示技术对外接显示设备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答:外接显示设备需要与无线适配器相连。目前WiDi无线适配器配有HDMI以及莲花头AV接口,只要电视或投影等外接设备具备其中一种接口即可连接。
  
问:可否通过无线显示技术利用大屏幕的电视来玩游戏?
  答:由于英特尔WiDi技术是通过压缩-解压缩的工作方式来实现无线显示,因此在高数据流量的状态下会有一定延迟,目前不适合用来玩游戏。
  问:我的台式机采用了英特尔酷睿i系列的处理器,可以使用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吗?
  答:如果同时配备了支持英特尔My Wifi技术的无线网卡,台式机也可以使用该技术。
  看过了以上的问答,您是否对英特尔WiDi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如果还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继续提问,我们将会收集更多的问题继续进行解答。


易于上手 WiDi无线显示技术技巧

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WiDi(即Wireless Display)是一种通过无线的方式将笔记本电脑与高清电视或投影仪等外接显示设备以无线方式相连,将基于网络、本地硬盘、或是家庭影音中心中储存的图片视频等内容显示至外接高清屏幕的技术。
  利用这一技术,用户将一款为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设计的无线适配器连接到高清电视或者投影仪上,再通过拥有英特尔高清显卡技术和英特尔无线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将笔记本无线连接到液晶电视或者投影仪上。在享受大屏幕带来的绝佳视听体验的同时摆脱布线的束缚。
2273119_DSC_8548x.jpg

  在前面的文章<<抛弃最后一根线 英特尔WiDi无线显示技术测试>>中我们已经对WiDi无线显示技术进行了相关测试,我们知道,WiDi无线显示技术对于硬件的需求非常高,但一旦满足了硬件需求其配置方法却非常简单。其实在配置和使用时还是有些小技巧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
不一定必须用HDMI线
  由于多数用户使用WiDi无线显示功能都是希望观看高清影片,因此很多用户都认为无线显示适配器与大屏幕显示设备相连时必须采用HDMI线。其实不然,我们测试的Netgear Push2TV无线显示适配器除了支持HDMI线以外,还支持普通的红黄白AV线,因此用户在连接投影机时就可以使用AV线。同时也可以用一头是HDMI接口另外头是VGA或者DVI接口的线连接没有音箱的显示器,同样可以实现无线显示。
必须是64位系统吗?
  最初的WiDi无线显示技术必须在64位的Windows 7系统下运行,这就造成了很多用户在系统上的纠结。经过我们测试,随着目前Windows 7对各种网卡驱动的全面支持,其实32位的Windows7系统也可以支持。但这里提醒,用户在使用WiDi前,最好去看一下自己网卡的驱动版本号,如果是低于2010年的驱动程序,那么最好更新一下。
不用每次都配置
  WiDi无线显示需要每次都配置吗?其实不用,Wireless Display软件具有对无线显示适配器的记忆功能,因此只要第一次配置成功,那么今后就不必再进行配置。
My Wi-Fi软件必须启动
  由于Wireless Display软件是启动WiDi的前台软件,因此所有的消费者都会对这个软件非常熟悉。但他们总会忘记另外一个软件My Wi-Fi,其实如果不开启这个软件,就根本无法实现WiDi。因此这里也建议一定要保证My Wi-Fi软件的开启和更新。
办公室配置WiDi需注意
  WiDi技术对于办公室应用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如果要在办公室安装WiDi也要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下。首先可以使用AV线连接投影机,因为目前多数还在公司服役的商用投影机还不支持HDMI线,因此最好选择AV线连接,而发音的工作还是又笔记本电脑本身完成。
使用WiDi时 要注意电量
  经过我们测试,在使用WiDi和不使用WiDi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时间是有明显变化的。如果在播放高清影片这样需要大量大流量的无线网络上传下载操作,那么整个产品的续航时间会明显降低。如果一台电脑平时的续航时间是大约4小时,那么使用WiDi后其续航时间大约是在2小时45分钟左右。因此用户在使用WiDi技术时,最好可以将屏幕调暗、或者关闭一些不用的硬件等等以提高笔记本的续航时间。
  如果您对WiDi技术还有任何疑问,可以移步到我们之前的文章<<高清也无线!英特尔无线显示技术(WiDi)18问>>,那里有更加详细的介绍。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3943-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