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内存新篇章 为你解析LPDDR4

发布时间:2016-2-18 14:14    发布者:designapp
关键词: LPDDR4
  随着64位移动处理器普及,最高3GB容量的内容寻址限制被打破,智能手机内存开始进入到大容量时代。华硕前段时间发布的Zenfone2就是一款搭载4GB内存的手机产品,不过它搭载的是LPDDR3内存。而三星Galaxy S6/Edge所搭载的LPDDR4内存,则将智能手机内存推向了全新时代。
  手机发烧友都会关注手机性能,而一些常规的硬件参数,又同手机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和手机性能有直接关系的是处理器和RAM(内存),这两个点也是手机厂商经常宣布的卖点!通常手机厂商都会告诉你,手机搭载了什么处理器,多少GB的内存容量。但是对内存的种类、频率却很少有人会去留意。其实手机中的内存(RAM)同电脑中内存近似。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在处理器不变的情况下,内存容量以及频率的提高,都能够加快电脑运行速度。同样在手机中,提高内存的容量以及速度,也可以提高手机运行速度。
  


  随着移动计算市场的持续增长,对更快设备和更长续航的需求也在增长。如今搭载LPDDR4内存的手机也已经和大家见面了——其中包括LG G Flex 2、三星Galaxy S6/Edge,小米Note高配版,为代表的一大波LPDDR4内存安卓新机,正汹涌袭来。DRAMeXchange去年的报告指出,未来LPDDR4 在移动 DRAM 市场的市占率将增至14%。虽然主流的移动设备采用的还是LPDDR3,但是LPDDR4将成旗舰智能手机的首选规格。目前高通骁龙810、三星Exynos 7420、英特尔Atom Z3500这三款处理器能够支持LPDDR4内存。
  什么才是LPDDR4
  目前的DRAM市场分两类顶级技术:一种是用于服务器和PC的DDR4,另一种是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LPDDR4(我们把它理解为低电压版),这些技术的具体指标均由各大半导体公司及其客户组成的业界组织,JEDEC所制定。
  LPDDR4说白了就是第四代移动内存,LPDDR4的架构经过了彻底重新设计。它的最大特点是在提升频率、性能和吞吐能力的同时降低了功耗。如果我们把LPDDR3 DRAM看做是LPDDR2的高速版,那么LPDDR4则是LPDDR3的蜕变版,LPDDR4在数据传输速度方面能够达到LPDDR3的2倍,在功耗方面却只有它的一半。
  


  LPDDR4的优势
  LPDDR4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从单通道Die、每通道16-bit进化到了双通道Die、每通道16-bit,也就是总的位宽翻番为32-bit。双通道架构缩短了数据信号从存储器阵列到I/O粘贴片的传送距离。这样就降低了LPDDR4接口所要求的大量数据传输所需要的功耗。
  另外双通道架构使得时钟与地址总线可以同数据总线放在一起。因此,数据总线到时钟及地址总线之间的偏斜得以降到最小,从而使LPDDR4器件达到更高的数据速率。LPDDR4的总运作速率为4266 MT/s ,是LPDDR3运作速率2133 MT/s的两倍。当然高频率也就意味着高功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EDEC给出方案是改变I/O接口信号发送方式,采用低电压摆动-终止逻辑(LVSTL)方式。这种方法一方面降低了功耗,同时还实现了高频操作。
  PS:LPDDR4的运行电压已经从上代的1.2V降低至1.1V(DDR4 1.2V),并特别设计了在超大频率范围内的高效率运行。信号电压为367mV或者440mV。
  LPDDR4的实际表现
  在安兔兔评测当中RAM速度这项得分,可以直观的反应出手机内存性能。为了能够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展示,笔者做了如下的测试。
  


  LPDDR4和LPDDR3的成绩对比图。
  两款手机搭载的都是高通骁龙810处理器,最大的区别是二者使用了不同的内存。其中三星NOTE4高配版使用的是LPDDR3内存,另一款是小米旗下XXX(暂时不做通透)高配版使用的是LPDDR4内存。LPDDR3的成绩为3794分,LPDDR4的成绩为5053分,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LPDDR4相比LPDDR3有着绝对优势。
  目前采用LPDDR4的手机还不是很多,相信未来LPDDR4将会成为潮流、趋势。其实一项新技术的普及,往往都是从高端产品开始,在经过市场洗礼之后才能被大众消费者所接受,至于LPDDR4的普及,笔者相信这也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6087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