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完整的单电感移动电源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2015-11-17 13:19    发布者:designapp
关键词: 移动电源 , Boost
  市面上移动电源中常使用2个电感,其中充电电路中,充电过程需要一个电感,Boost电路放电过程中也需要一个电感。充电电路的工作过程是通过5V的交流适配器给移动电源内部的锂电池充电;而Boost电路工作过程是将移动电源内部锂电池升压到5V进行输出,从而给移动设备供电。但在移动电源实际工作中这两种电路通常情况不需要同时工作,也就是工作中两个电感只有一个电感处于工作状态,两个环路只需要一个工作。
  1.芯片工作原理
  本文提出了一种单电感移动电源的方案,这样不仅利于移动电源节省器件成本,还可节省设备体积,便于移动电源更小型化。使设备稳定性更高,单电感移动电源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电路中芯片工作电路
  MT2011是来颉科技设计的一款高效率大电流单串联锂电池充电控制器。它支持4.5V~6.5V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可以跟随锂电池电压,最大2A的充电电流,使用了高效率的同步整流结构,适合应用于便携式充电设备和移动电源充电。整合电流采样电阻、高精度的电流与电压管理电路、满电自动停止充电。MT2011工作频率为1.5MHz,使用同步整流结构,效率高达93%.带有充电电流软启动、防反相电流二极管、充电电流采样等功能,并带有完善的输出短路保护和过温保护功能。
  MT5036是来颉科技设计的一款95%高效的800KHz同步升压转换器,它为单节锂电池或多节锂电池组并联提供了良好的供电解决方案。转换器通过设置芯片外部FB分压电阻或使用内部FB分压电阻来获得一个稳定输出电压。芯片转换效率非常高,能提供足够的负载电流,当供电电压下降到3V时,仍能在输出电压为5V时,输出3A的负载电流,电感中的峰值电流被限制在6.6A.MT5036工作频率可达800KHz,这使得电感和输出电容都可以不用太大,并且带有轻载PSM功能,可以保证芯片在全负载范围内保持较高的转换效率。拥有60uA的静态电流,可以大大提高锂电池的寿命,带有低EMI工作模式,断续工作时,可以有效减少振铃,转换器可以避免电池过放电,在关断时负载可以完全与电池断开。
  SN8P2711是一颗采用高速低功耗CMOS工艺设计开发的8位高性能精简指令单片机,内部有1K×16位一次性编程ROM(OTP-ROM),64K×8位的数据寄存器(RAM),三个双向I/O口,两个8位定时器/计数器,两个PWM/Buzzer模块,多个系统时钟,四种系统工作模式,一个五信道的十二位模数转换器以及五个中断源。这款单片机可以广泛应用于测量、电机控制、工业控制、家电玩具类产品等。
                               
                  随电池电压可变的占空比可以保持系统在输入输出范围内工作都是稳定的,如图3所示。SW占空比可以保持D=VOUT/VIN.整个系统是稳定的由图4可知,2A的负载跳变会引起低于100mV的输出变化,为2%变化率,在移动电源芯片中表现是很好的。
  在充电过程中,最高效率可以达到92%;在放电过程中,最高效率可以达到96%.所以用MT2011和MT5036两款电源芯片可以使整体设备保持很高的效率。在芯片处于待命状态工作时,静态电流可以低达40uA,也就是说处于待命状态180000小时,才会消耗行动电源25%的电量,所以,系统可以保持很长的寿命。
  4.结论
  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来颉科技两款电源芯片的介绍和对整体电路工作状态的介绍,描述了一种低静态电流的充电升压单电感应用的移动电源设计方案。
  系统可以在单电感(低成本)情况下,保持移动电源系统稳定工作。并且可以保持高达96%的放电效率。40uA级别的低静态电流使得行动电源拥有超长的寿命。此文介绍的单电感移动电源还带有插入用电器自启动功能,并且2A负载跳变(ipad插入或拔出)能够保持在2%输出精度。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655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