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chip推出全新高度可配置的低功耗嵌入式控制器系列,助力跨多个x86平台的IP复用

发布时间:2015-9-6 10:31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x86 , eSPI
全新可扩展系列器件同时支持英特尔公司新的增强型串行外设接口(eSPI)和现行的低引脚数接口(LPC),以实现与系统主机之间进行通信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宣布推出全新MEC14XX系列嵌入式控制器,新产品可配置性高、功耗低,专为满足开发基于x86架构的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平台的设计人员的需求而定制。

MEC14XX-Block-Diagram.jpg

欲了解新产品的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microchip.com/MEC14XX-060115a

MEC14XX系列可扩展器件为率先同时支持英特尔公司新推出的增强型串行外设接口(eSPI)以及现行的低引脚数接口(LPC)的产品之一。为了便于移动计算行业轻松过渡到新的接口和低电压设计,Microchip MEC14XX系列产品采取了灵活的安排,允许多个I/O信号通过配置来同时支持3.3V或1.8V操作,这样就无需外部电压转换器,从而降低了系统的BOM(物料清单)成本。

英特尔公司嵌入式IP子系统和芯片组部门副总裁/总经理Ahmad Zaidi先生表示:“Microchip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对产品进行共同开发和验证,可以帮助确保新的eSPI接口能够按计划在英特尔平台的下一代产品系列中使用。”

MEC14XX系列器件还实现了IP(知识产权)复用在多个x86计算平台架构之间的无缝迁移,包括基于Intel Atom、Intel iCore和AMD处理器的系统。同时,这也是Microchip首个专为通用x86计算架构设计的、得到Microchip屡获殊荣的MPLAB开发工具支持的嵌入式控制器系列产品。

Microchip计算产品部副总裁Ian Harris先生表示: “通过与行业伙伴和客户的密切合作,Microchip一直走在新eSPI系统接口制定、实施和验证工作的最前沿。现行的LPC接口虽然为计算市场服务超过15年之久,但由于计算平台持续向低电压过渡且设备的平版印刷尺寸越来越小,LPC接口也逐渐显露了其局限性。我们为Microchip在新eSPI接口推广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感到自豪,也期望它在未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MEC14XX系列器件提供紧密耦合的SRAM用于从SPI闪存加载代码和数据,其容量有128 KB、160 KB或192 KB多个选择。设计人员可以将主机SPI闪存(用于BIOS存储)用于非易失性EC固件存储,以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Microchip在推出支持LPC接口的MEC140X系列器件的同时还推出了可以同时支持LPC和eSPI接口的MEC1418器件,这样的多种选择使得设计人员可以从中挑选最具成本效益的器件来开发特定的平台,同时也令制造企业在行业转换时期得以很好的保护他们的投资。Microchip MEC14XX系列各款器件的引脚和寄存器均相互兼容。

开发支持

MEC14XX系列各款器件均基于Microchip 32位 PIC MCU架构而设计,并得到Microchip多种开发工具支持,包括MPLAB XC编译器、MPLAB REAL ICE在线仿真器(部件编号:DV244005)、MPLAB ICD 3在线调试器(部件编号:DV164035)以及PICkit 3入门工具包(部件编号:DV164130)。欲获取开发工具,可联系Microchip销售代表或全球授权分销商,也可访问microchipDIRECT网站(http://www.microchip.com/microchipDIRECT-060115a)。

供货

支持Intel LPC接口的MEC1404(128 KB SRAM)和MEC1408(192 KB SRAM)嵌入式控制器产品现已开始提供样片并投入量产,最低10,000片起批量供应。同时支持Intel LPC和eSPI接口的MEC1418(192 KB SRAM)嵌入式控制器产品也已开始提供样片并投入量产,以10,000片起批量供应。所有MEC14XX系列器件目前均采用128引脚VTQFP封装。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Microchip销售代表或全球授权分销商,也可访问Microchip网站http://www.microchip.com/MEC14XX-060115a。欲购买文中提及的产品,可访问microchipDIRECT网站或联系Microchip授权分销伙伴。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3036-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