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国创新机器崛起

发布时间:2014-1-20 12:06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华尔街日报 , 机器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上周刊登题为《中国创新机器的崛起》(The Rise of China's Innovation Machine)的文章称,中国曾被认为是“全球工厂”,然而近年来中国科技公司正凭借硬件和软件等领域的创新挑战全球科技巨头。以下为文章全文: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热门消费电子公司的代工厂,而中国科技公司的产品很少被认为能取得行业领先。然而,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越来越多地,中国科技公司开始挑战全球的行业领先者,并引领电信、移动设备和在线服务等行业的趋势。在庞大的中国国内市场,许多全球知名厂商正陷入困境。另一方面,中国科技公司开始聘请硅谷知名高管,并与著名体育娱乐明星合作,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开拓全球市场。

在全球许多地区,中国公司目前仍面临用户认知问题。许多用户仍将“中国制造”视作质量较差、不可靠的代名词。一些国外竞争对手则认为,中国政府通过补贴、优惠贷款和汇率给中国公司带来了不公平的优势。

不过,中国和欧美公司的许多高管也指出,中国科技行业的专业性、人才和财务实力正达到“关键的大多数”,因此将在未来几年内重塑全球科技行业的版图。普华永道合伙人科林·莱特(Colin Light)表示:“传统上,中国公司是快速的跟随者,但我们也开始看见真正的创新。”

中国科技行业的崛起部分受益于对研发的更多投资。根据美国研究公司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去年1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的研发支出今年很可能达到2840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22%。而同期美国的研发支出预计仅同比增长4%,至4650亿美元。该机构预计,中国的研发支出将于2018年超过欧洲,并于2022年超过美国。

华为的崛起

以营收来看,华为目前是位居爱立信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厂商。过去10年中,该公司的每年研发支出已增长了14倍,从2003年的3.89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54.6亿美元。

当皮特·周(Peter Zhou)2000年研究生毕业加入华为时,该公司的上海研发中心只有几百名员工,使用一处[url=]办公[/url]室。每周三晚上下班后,皮特·周和其他年轻的中国工程师会在一起进行研讨,有些时候会使用美国的大学教材。他表示:“当时华为无法与欧美公司处于同一水平。我们就像是学生。”他目前已是华为无线业务的一名经理。

然而在过去10年中,华为在电信设备市场超过了多家欧美竞争对手,例如[url=]诺基亚[/url]和阿尔卡特朗讯。皮特·周认为,华为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在于,该公司工程师采用创新的方式去升级无线网络,即支持软件升级,而不是成本高昂的硬件替换。

华为上海研发中心目前已有超过1万名员工,许多人都拥有计算机科学学位。尽管移动通信行业仍在向4G技术发展,但华为已在开发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这一技术可能于2020年左右商用。

华为的全球扩张遭遇了怀疑。去年,欧盟一些官员认为,中国政府向华为提供了不公平的补贴,帮助华为以低价在欧洲销售设备。华为否认了这样的指控。

去年10月,丹麦电信运营商TDC A/S宣布与华为签订7亿美元的合同,使用华为设备搬迁爱立信设备。TDC CEO卡尔斯滕·迪林(Carsten Dilling)表示,他选择华为是由于华为的技术专业性,而非价格。他同时表示,华为设备的价格“实际上很贵”。

更先进的技术

英国的银行现金处理设备提供商Glory Global Solutions于2011年在上海开设了研发中心。这处研发中心的中国工程师正在开发先进传感器技术,以识别银行单据中的多种安全特征,从而辨别虚假单据。该公司的产品集合了软件程序、硬件工程和光谱测定等科学方法。

该公司CEO保罗·亚当斯(Paul Adams)表示,与中国工程师合作从事先进技术将带来风险,这些工程师有可能在离职后建立本地的竞争对手。不过,中国工程师确实给Glory Global带来了创新的想法。

中国公司也在向技术曲线的上游发展,进军一些更高精尖的领域,例如移动处理器芯片。高通和Nvidia等美国公司在这一领域仍大幅领先,不过中国的福州瑞芯微电子和全志科技也在开发用于低端智能手机和[url=]平板[/url][url=]电脑[/url]的移动处理器。上月中国政府宣布,计划投资近50亿美元成立一只基金,投资国内芯片行业。

[url=]联想[/url]突破消费类市场

在消费类市场,很少有中国公司推出全球家喻户晓的品牌。不过,凭借智能手机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PC厂商联想正在创造历史。联想去年已超过惠普,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PC厂商。而根据Gartner的数据,去年第三季度,联想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销量仅次于[url=]三星[/url]和苹果公司,位居第三。

联想2005年收购了IBM的PC业务,并于2010年在中国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当时联想高管意识到,如果希望参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该公司还缺少多方面资源。用联想首席战略官周庆彤的话来说,联想为此从电信和互联网行业大力招揽人才,给公司“注入新鲜血液”。

2010年左右,联想成立一支移动应用开发团队。到2013年中期,该团队推出了iOS和Android平台应用茄子快传,帮助两部手机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快速分享照片和视频。根据联想的数据,在推出4个月之后,茄子快传吸引了超过3000万用户。

联想海外移动设备业务负责人J.D。霍华德(J.D. Howard)表示:“我们需要一款改变市场的产品。”霍华德曾是硅谷创业者,并于2012年初加入联想。

2012年,联想与美国橄榄球大联盟(NFL)签订了为期3年的赞助合同,从而可以使用NFL品牌进行营销。联想还与NBA球星科比合作,制作了面向亚洲市场的广告。而好莱坞影星阿什顿·库切(Ashton Kutcher)则帮助联想在美国的营销。

自2012年以来,联想已进军印尼、印度和俄罗斯的智能手机市场。在印尼,联想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已突破10%。雅加达一名非营利组织的员工阿马利亚·普伦干(Amalia Pulungan)表示:“苹果当然是很酷的品牌,但我认为联想也很酷。”他于去年10月购买了一部联想手机。

去年12月底,联想在武汉成立了新的智能手机和[url=]平板电脑[/url]研发及生产中心。该公司此前投资8亿美元,建设了面积20万平方米的设施。联想CEO杨元庆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毫无疑问我们希望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但这是一条很长的路。”

软件开发的进展

尽管中国公司已在硬件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许多中国公司仍面临亚洲科技行业遭遇的一个普遍问题:开发能吸引全球用户的软件和用户界面。

腾讯正借助微信来解决这一问题。微信推出于2010年底,目前已在中国的移动消息市场处于领先,其2.72亿月活跃用户的大部分也位于中国国内。不过去年腾讯花费了2亿美元在中国国外投放广告,在印度、南非、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市场推广微信。腾讯表示,这款应用在中国国外的下载量已突破1亿次。

在语音消息发送等功能方面,微信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并开始挑战硅谷的移动消息应用WhatsApp。WhatsApp在全球范围内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亿。

南非约翰内斯堡18岁的时尚设计师米基·马希拉(Mikey Mashila)去年夏季下载了微信。当时他看到了由阿根廷足球明星梅西代言的微信电视广告。他表示:“在南非所有人都知道梅西。”他随后邀请好友加入微信,而目前使用微信的频率已经与WhatsApp相仿。

旧金山RS Investments投资经理迈克尔·雷诺(Michael Raynal)则表示:“在手机和[url=]笔[/url]记本领域,到目前为止,中国科技公司的全球扩张更多地关注硬件。我认为,腾讯值得关注之处在于,该公司提供软件和服务。”

去年,腾讯股价接近翻番,市值达到1230亿美元,略低于Facebook的1390亿美元。腾讯并不是股价大涨的唯一一家中国科技公司。根据Reorient金融市场的数据,过去6个月中,一篮子中国科技股股价上涨了42%。与此同时,标准普尔北美科技板块指数仅上涨18%。

国内创业社区的兴旺

在联想、华为和腾讯海外扩张的背后,中国国内的创业公司也日趋活跃。在中国,对许多用户来说智能手机是接入互联网的唯一工具,因此中国移动设备用户的行为有时预示了美国的发展趋势。

几年前,中国创业者唐岩设想了一种基于位置实现陌生人交友的应用。然而他惊讶地发现,美国还几乎没有这样的应用。他表示:“我认为,如果这一想法是正确的,那么首先应该在美国非常火爆。”唐岩目前已经是陌陌科技的CEO。

唐岩于2011年在中国推出了交友应用陌陌,该应用目前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500万。在美国,最类似的应用是2012年9月推出的Tinder。

美国软件公司赛门铁克北京高级副总裁伯纳德·郭(Bernard Kwok)表示:“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开始意识到,为了在长期竞争中生存并取得可持续的发展,他们需要进行创新。”(李丽)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25884-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w888_2006 发表于 2014-2-4 16:19:18
很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