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纳米节点带来一系列设计挑战

发布时间:2013-4-8 13:53    发布者:李宽
关键词: 14nm , 半导体工艺
实现14纳米芯片生产可能会比原先想象的更困难,出席国际物理系统研讨会(ISPD)的专家指出。ISPD是全球下一代半导体设计师荟萃的年会。

半导体缩微过去通常可实现更小、更快的芯片,因为时钟速度和电源电压分别直接与器件尺寸成反比。

不幸的是,由于原子尺度问题带来的电路和物理设计限制(比如由超薄栅氧化物导致的晶体管漏电流),在过去的几代工艺技术,时钟速度和电源电压的变化很小。人们采取了许多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如更厚的高k电介质。但这些举措只是拖延了对根本问题的解决,直到面对14纳米节点已无计可施,IBM的杰出工程师James Warnock在其《14纳米技术节点面临的电路和物理设计挑战》一文中表示。

“14纳米节点给设计师带来了许多挑战,因为前几代已经推迟了通过缩微解决问题的这一尝试,” Warnock说,“结果是近似(Nearish),最终将取决于经济因素,但在14纳米,单独依靠缩微,没办法再获得更高性能。”

Warnock称,缩微的最大问题是晶体管漏电流的一直增加,在以前节点,设计师使用较陡的亚阈值斜坡来缓解这一问题,最近的手段是采用高k电介质。在光刻技术中,通过双重图形(Double Patterning)弥补缺乏商用远紫外线光刻技术(EUV)的缺憾。但在14纳米,上述权宜之计都没用,Warnock说。

1.jpg
图:多栅极3DFinFET将在实现14纳米工艺技术节点中扮演重要角色,IBM的研究科学家James Warnock称。资料来源:IBM

“为解决漏电流问题,多栅极3DFinFET已经出现在22纳米(英特尔),而其它芯片制造商也在迅速采用,”Warnock说,“FinFET器件与生俱来地具有更陡峭的阈值斜坡和更优良的随机掺杂波动(RDF)指标,但它也引入新的变异源 ——例如鳍(Fin)的宽度和高度变异。”

FinFET的3D宽高比还包括诸如线边缘粗糙化和寄生电容等其它问题,并且还引入了全新问题。例如,FinFET器件只能有整数个的3D鳍,给设计师带来他们以前没遇到过的选择挑战,如要使用多少个鳍?

鳍海(The sea-of-fins)是种方案,它是在晶体管的整个表面上插布几十个鳍,并采用蚀刻步骤将其中许多鳍除去。然而,需要能反映新约束的新设计工具,以帮助工程师在多栅结构中,决策如何选择鳍的数量及其排布的间距。

3D需要多重图形(Multi-patterning)是平版印刷受到的新限制,为此,也需要新工具以支持兼容标准库的FinFET架构的协同设计。较高的RC延迟也给自动布线器在识别和优化不会缩微到14nm的线平面和过孔时带来显著压力。随着电流密度在 “热”线上的增加,新工具还需要缓解电迁移问题,以确保在14nm,芯片的寿命不会受到不利影响。

在先进节点的可制造性设计专会做报告的其他科学家有:东芝科学家茂树野岛详细介绍了光学多重图形问题;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Rimon Ikeno介绍了先进工艺节点的电子束使用技巧;国立台湾大学的科学家林崇伟(Chung-Wei Lin)提出一种结构化的布线体系结构,它采用字符投影叠加来约束过孔布局和线迹交叠,以减少先进节点所需的布局样式。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13302-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