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见闻
发布时间:2011-2-12 13:06
发布者:老郭
我差不多每年春节都回家探母。期间基本上待在家中,但还是有一些见闻和感触。从头说起吧。 天杀的火车票 首先是车票。今年的车票尤其难买。和往年一样,早早找路子托人。以前最后都能买到,但今年未果,买了高价票,而且奇高。不知道是因为需求量更大了呢,还是铁路内部管理更严了呢,总之为返乡付出的路费太高了。 不仅票价高,而且还没得挑。直达长春的卧铺没有了,只有到吉林市的不怎么快的特快卧铺。到长春是早晨5点,天漆黑的,而且是个临时车站,因为主站正在重修。还好,能打到出租车,也没有被黑。有一年我被当作外地人宰了一把,所以对车站附近的出租车没有好印象。 到家后吃点早饭就睡觉,毕竟在车上睡不好。睡醒后去火车站,买返程票。队不算长,很快就排到了。理想的日期和车次都没有,买了初四早晨7点多的动车。不过总算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早就早点把。 贫民区的生活 我家一直在老城区,本来是好地方,后来随着城市发展,郊区成了好地方,而这老城区成了破地方,近乎贫民区。这里住了许多回迁户,老人比较多,算得上是弱势群体聚居区。电视上经常看到政府如何关系弱势群体。这次我算感受到了什么是弱势群体:室内温度只有12度左右。当然,暖气费是不打折的。据说很多居民去找负责部门要求解决,结果是好上一两天,之后的情况依然如故。 我们都很幸福 长春的经济状况在东北应当说是不错的。这里有两大企业,一汽的许多工厂和北车的客车厂,而这两个行业都相当景气。我的高中同学基本上就是在这样的大国企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个别的在外企工作,似乎没发现自己做生意的。总之长春这个地方的产业结构和解放前差不多。伪满时期大家就是为政府(那是长春叫新京)和国有企业工作,现在还是这样。 据说长春是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不知有没有之一。幸福感大概来自稳定和不思进取。据说政府机关下午就没人了。有的医院大约3点钟就下班。人们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打麻将,跟四川差不多。斗地主的不多。 走在街上,感觉两种生意比较多。一个是洗浴中心,一个是性保健商店。尤其后者扎眼,一个街区能有好几个,隔窗能看见摆放的各种仿真器具,非常不雅。另外,小超市、小饭馆也很多,生意去不怎么好。看来人们的自就业选择有限。 汽车城的汽车 过年这几天出租车不好打。有时会等很久,所以就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怕回不来。与北京相比,长春的出租车有几个特点:一是便宜,5块起步;二是拼车多,司机总是要多拉上几个,有乘客的出租车也要沿路在稍上几个客人;三是经常有空车疾驰而过却不拉客,不知为何。 长春是个汽车城。当年有一首歌,叫做“华主席来到汽车城”。80后们估计不知道谁是华主席,但一汽总部一直在长春应该知道。中国的第一辆汽车从这里下线,当年的解放、红旗都是这里生产的。现在长春的一汽生产解放货车、大众的一些轿车品牌(如奥迪、速腾、迈腾、捷达等)和一汽的自主品牌(如奔腾)。 这次回去发现长春街上的汽车多了许多。如今长春人不光为别人生产汽车了,自己也开始大量购置汽车,买车已经成了一种风尚。虽然长春市并不算很大,多数人上班也不需要开车,但既然买得起,为什么不买呢。看来这几年市民的收入还是提高不少。 一汽也鼓励员工购车。一汽的员工如果购买自己的汽车便可以享受客观的优惠价格。个别的企业甚至发车。我一个同学在长春启明,这是一家一汽的上市公司,他们已经发了五次车,最后一次惠及普通员工。 找(换)工作的潜规则 找工作得先交钱,这个潜规则很早就听说过。这个现象在北京不普遍,基本没怎么听说过,估计在其他的国际都市也不普遍,但在地方应当很普遍。不论什么破工作,你都得先交钱才能进去。有倒霉的,进去没多久,单位倒闭了,白干不说,连本都捞不回来。我一个拐弯亲戚就这么倒霉。好工作嘛,交得要更多,10万、20万的很平常。真不知道领导们得赚多少钱。怎么花呀。 还有一个同学的情况不便说,总之是国家关键部门。没有金钱交易,但同样是潜规则。他很优秀,教育和工作背景都很不错,应该有发展前途,但当他外出交流的时候人家已经替他另作安排,没有他的职位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