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大学新生行囊:苹果3件套 1袋苹果

发布时间:2012-9-2 08:58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大学新生 , 苹果3件套 , 苹果
城里娃乐器保健品不离身,农村娃除了衣帽就是特产 一样的大学不一样的行囊
日历掀到9月,安静了一个暑假的大学校园也迎来了天南海北的新生。将迎接3700余名新生的山大兴隆山校区成为今年该校迎新“主战场”。8月31日,兴隆山校区体育馆前,一辆辆“送新生”的校车呼啸而至,新生们风尘仆仆,从车上卸下的行囊也是一副副不同的面孔。
2.jpg
▲8月31日,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大一新生们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前来报到。记者 王媛 摄
1.jpg
▲8月31日,在山大兴隆山校区,一块迎接新生的牌子上写着:“爸妈,我自己来。” 记者  邱志强 摄
一个人上学 七个人陪着
浙江女生小荷(化名)今年考上了山大文管专业,8月31日下午父母陪同小荷从老家赶来。
小荷的行囊一共六件,包括两个行李箱、一个背包、一个手拎包、一个电脑包、一个斜挎包。办完报到手续后,小荷和父母在师兄的陪同下从体育馆步行至女生宿舍。
一路上,小荷肩上只有一个背包。其他的行李则分摊到师兄和父母身上,小荷的妈妈手上拖着一个行李箱、一肩背着自己的女士单肩包,另一肩又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小荷的爸爸也是左手拎着电脑包、右手拖着行李箱;师兄手中还拎着一个大包。
“除了衣服、日用品和被褥外,另外还给孩子买了‘苹果三件套’!”小荷爸爸说。
记者调查发现,六七件行囊,在一些有“陪护大军”的学生身边并不罕见,而这些学生大都来自城区较富裕的家庭。
“我已经接了50多个学弟学妹,陪同报到人员最多的是一个女生,有7人陪同,男女老幼都有,她的行李大概五个人帮她搬的,也有六七件。”经济学院经济系大三学生赵驰说。
背一袋苹果 独自来报到
8月31日下午,记者在山大兴隆山校区采访了20余个报到的新生及家长,独自报到的学生仅有3人,并且都来自省内外农村地区。
烟台龙口诸由观镇的姜富胜皮肤黝黑,在历史与文化学院完成报到手续后,肩背一个高高的双肩包,手拎一个提包一袋苹果,甩开大步向宿舍走去。比起那些浩浩荡荡、拖着行李的陪同大军,姜富胜在人群中穿梭,行进速度更快。
但是,从早上7点15分坐上大巴车到现在,他还没来得及吃午饭。
姜富胜的行囊中,双肩包里是他春夏秋冬的十几件衣服,和鞋子。“我都把衣服打卷了,所以不占地方。”姜富胜说。土黄色的提包中则是一些随身物品和证件。“这些苹果是要给宿舍兄弟们和老师尝尝的。”他笑着说。
记者碰到的另外两名单独报到的都是女生,一人来自烟台海阳大闫家镇,另一人来自青海省湟中县。与姜富胜类似,两人一路上的午饭或晚饭也都将就解决,海阳的谭英虹只吃了点老家带来的水果,青海的王金霞则啃了点馍馍。
有人花几千 有人花几百
记者从山大招办了解到,山大本部每年入校本科新生在7000人左右,一般城市学生有4000人,农村学生3000人。
行囊件数不同,而购置行囊的花费,在城乡学生之间也有天壤之别。
“全身上下最贵重的就是兜里的学费。”姜富胜说,他基本没有购置什么新物品,手机也是用的姐姐淘汰下来的老款诺基亚。因为没带被褥和洗具,需要购置,大概花个几百元就能解决。
而城市学生的行囊更“讲究”一些。陕西新生小田,光是被褥就占了两个箱子一个包,还有他心爱的吉他和二胡。广东新生小黎除了购置一部苹果手机花费4000余元外,从事健康管理的母亲陈女士还给儿子准备了部分保健品。这些家庭的大学行囊花费都在几千元。
除了衣帽、证件外,记者发现农村学生更喜欢带一些土特产来与新同学和新朋友分享。
“农村学生更淳朴,城市学生更有个性,有的甚至有些奢侈。”山大土建学院团委书记李凯认为,城乡学生之间不同的行囊“面孔”,展现的远远超过了城乡经济本身的差别。
30年前也就 随身带两件
看着儿子摆在地上的7件入学行囊,1985年考上大学的家长田霄鸿感慨万千。
“那时候上大学,大都自己坐车去学校,顶多一个家长陪着,行李也就随身带两件。”田霄鸿回忆说,他当时把被子托运了,就随身带了几件衣服和证件,两个包。
当时考入西北农业大学(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田霄鸿从甘肃老家坐火车到陕西,200公里路走了9个小时。8月31日他和妻子陪儿子从西安坐飞机到济南,才花了1个小时。“时代发展了,交通更方便了,但家长对孩子的紧张程度和心理压力却更大了,不陪都不放心。”
目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任教并担任副院长,既是家长又是高校教师和管理者的田霄鸿感触更深。
“我所在的学校每年也都要迎新,每年都在做入学教育。我会给家长们讲,要放手,让学生多锻炼,但是放到自己身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独生子女们,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想要真正断奶,大学阶段是个好时机,但现在看来还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记者 杨凡 实习生 黄瑛 王丹丹)
农村娃上重点 今年比例增加
初步统计,2012年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
今年,国家首次在全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行了定向招生计划。72所中央部属高校在21个省区的贫困地区录取了学生约3000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东部省市的151所省属一本高校录取学生近7000人。初步统计,在这约1万人的新生中,超过70%的学生是农村生源。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2012年全国连片贫困地区一本录取率与中西部平均录取率的差距,已由2011年相差1.4个百分点减少至相差0.7个百分点。据央视

大一新生们的电子产品装备

9月,大一新生们满怀期待走进大学校园,开始书写人生新的篇章。作为数码时代的“原住民”,“90后”的新生们在入学前便从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中选出自己的心仪装备,有的契合专业需求,有的彰显个性气质,有的“英雄不问出身,只选对的,不买贵的”。这两天,记者走访了安徽合肥部分高校的新生宿舍,用镜头记录下多位2012级本科新生引以为豪的开学“N大件”。


24.jpg
卢加利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2日摄)。卢加利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天津,就读于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3.jpg
邓晖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8月30日摄)。邓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天津,就读于中科大物理学院。

22.jpg
戴家鹏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2日摄)。戴家鹏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广东深圳,就读于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1.jpg
扈晨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2日摄)。扈晨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广西桂林,就读于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20.jpg
阮思雨和她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3日摄)。阮思雨是安徽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安徽宿州,就读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19.jpg
蔡华权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8月30日摄)。蔡华权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20岁,来自福建泉州,就读于中科大管理学院。
18.jpg
张玉曼和她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3日摄)。张玉曼是安徽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9岁,来自河南郑州,就读于安大艺术学院。

17.jpg
徐喆和她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3日摄)。徐喆是安徽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9岁,来自湖北黄石,就读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16.jpg
周家豪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3日摄)。周家豪是安徽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安徽阜阳,就读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15.jpg
刘思宇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3日摄)。刘思宇是安徽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20岁,来自安徽阜阳,就读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14.jpg
张仁鹏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8月30日摄)。张仁鹏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安徽滁州,就读于中科大物理学院。
13.jpg
余晓娟和她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3日摄)。余晓娟是安徽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安徽合肥,就读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12.jpg
孙仕钧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8月30日摄)。孙仕钧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海南琼海,就读于中科大管理学院。
11.jpg
周焱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2日摄)。周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河北衡水,就读于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9.jpg
卢加利和他为大学生活准备的电子“装备”(拼版照片,9月2日摄)。卢加利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级大一新生,今年18岁,来自天津,就读于中科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96670-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