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巨头发力车载芯片,脉脉评论区折射出“人才荒”
7月以来,市场端陆续传出半导体供应链“大幅砍单”的消息,涉及到三星、LG、戴尔、台积电等头部大厂,覆盖了驱动、微型控制器等关键芯片/元件。据了解,此次砍单情况主要出现在手机等电子消费市场,电动车行业因为销售持续火爆,车规级芯片供不应求,而国内汽车芯片进口率较高,内人人士分析,在本土产能没有释放之前,未来三年车规级芯片缺货现象会持续存在,相关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类似的观点也得到众多脉脉网友的认可。 供需决定行业的前景,而行业的前景决定了从业者的发展路径。有脉友人引文表示,虽然消费电子芯片价格腰斩,但车规级芯片确实仍是“一芯难求。在车规级芯片中,以32位数的芯片最为稀缺。同时,根据半导体分析机构IC Insights的数据,2021年中国大陆的芯片自给率为16.7%,从数据上看国产车规级芯片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堪称一块难得的“蓝海”。 ![]() (图片来自脉脉) “缺芯”激发了国内多个车企、科技巨头入局。从脉脉职言板块上看,以蔚来为代表的车企、以小米为代表的新锐、以地平线、寒武纪以及紫光国微的AI/芯片厂商都已经开始布局车载芯片,也直接引发了新一轮的抢人大战。 ![]() (图片来自脉脉) 某芯片厂商HR在脉脉发布的招聘帖显示,程度某SOC芯片设计/SOC芯片验证岗位年薪构成为现金+期权,其中现金部分为50-100W,同样的岗位还有深圳、上海、北京的CPU IP设计岗位,待遇非常诱人。 ![]() (图片来自脉脉) 车企之所以重金求才,是因为“缺芯”已经对汽车生产和交付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据了解,一辆传统燃油车需要300个车载芯片,一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需要2000个芯片。受缺芯等因素影响,脉友爆料,今年一季度“蔚小理”整体销量低迷,2月交付量环比下降,尤其是小鹏环比下降达到52%,说缺芯抑制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命门并不夸张。 ![]() (图片来自脉脉) 好的一面是,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加快车载芯片研发、投产。地平线的征程5、征程3等系列芯片已经被应用到多款车型,比亚迪也已经实现自主芯片研发、制造,华为则是以5G芯片为切入点联合多家车企组建“5G汽车生态圈”。随着,各大企业的持续性投入,以及市场容量的扩充,车载芯片领域相关人才有望迎来“芯”春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