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后3G时代的LTE技术

发布时间:2011-7-26 17:37    发布者:小可爱ing
关键词: 3G , LTE
一、引言
  
随着个人通信技术在20多年中不断发展成熟,人们在生活中对无线通信的依赖越来越强,目前,全球的移动语音用户已超过了18亿户[1]。同时,众多的使用者也对个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通信设备的微型化、低功耗、高带宽、快速接入和多媒体化。而最关键的是能被广大用户负担得起的廉价终端设备和网络服务。
  
虽然3G网络的无线性能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IPR的制约,在应对市场挑战和满足用户需求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局限性;同时,昂贵的授权费用也制约了3G技术的发展,因而受到了技术简单、价格低廉的WiFi和WiMAX的强烈挑战。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挑战迫切需要传输速率更快、时延更短、频带更宽以及运营成本更少的网络诞生。
  
二、LTE项目内容介绍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在 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 Mbit/s与上行50 Mbit/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1.LTE的主要技术特征
  
3GPP从系统性能要求、网络的部署场景、网络架构、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对LT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2,3]: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 Mbit/s、上行为50 Mbit/s;
  
(2)提高了频谱效率;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20 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 ms和0.675 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 ms,C-plan<100 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2.LTE的网络结构和核心技术
  
3GPP对LTE项目的工作大体分为两个时间段:2005年3月到2006年6月为SI(Study Item)阶段,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6月到2007年6月为WI(Work Item)阶段,完成核心技术的规范工作。在2007年中期完成LTE相关标准制定(3GPP R7),在2008年或2009年推出商用产品。就目前的进展来看,发展比计划滞后了大概3个月[1],但经过3GPP组织的努力,LTE的系统框架大部分已经完成。
  
(1)LTE网络结构和空中接口协议 LTE采用由Node 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减少了RNC节点。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
  
3GPP初步确定LTE的架构如图1所示,也叫演进型UTRAN结构(E-UTRAN)[3]。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 Node B(eN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aGW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则接入网主要由eNB一层构成。eNB不仅具有原来 Node B的功能外,还能完成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RRM 等。Node B之间将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这也是对原有UTRAN结构的重大修改。

13141.jpg
图1 LTE网络结构与协议结构
  
引入一个RRM Server进行集中式管理(图1中结构1),还是采用完全分散的管理结构(图1中结构2)来解决小区间干扰协调、负载控制等功能,目前还未确定[3]。另外,在空中接入技术方面,LTE的信道数量将比WCDMA系统有所减少。并取消了专用信道,不再保留广播媒体控制层和UTRAN的公共业务信道,减少了 MAC层的实体类型。
  
(2)LTE核心技术 LTE不仅通过简化结构,还采用以下几个关键技术来实现其优异性能:

a.传输技术与多址技术 3GPP选择了大多数公司支持的方案,即下行OFDM,上行SC-FDMA。大多数公司支持采用“频域”方法来生成上行SC-FDMA信号。这种技术是在OFDM的IFFT调制之前对信号进行DFT扩展。这样,系统发射的是时域信号,从而可以避免OFDM系统发送频域信号带来的PAPR问题[4]。
  
b.宏分集 由于存在难以解决的“同步问题”,LTE对单播(uniCAst)业务不采用下行宏分集。至于对频率要求稍低的多小区广播业务,可采用较大的循环前缀(CP)来解决小区之间的同步问题。考虑到实现网络结构扁平化、分散化,LTE不采用上行宏分集技术[4]。
  
c.调制与编码 LTE下行主要采用OPSK、16QAM、64QAM三种调制方式。上行主要采用位移BPSK、OPSK、8PSK和16QAM。信道编码LTE主要考虑Turbo码,但若能获得明显的增益,也将考虑其他编码方式,如LDPC码。
  
d.多天线技术 MIMO技术是LTE最核心的技术,它是提高传输率的主要手段,LTE系统将设计可以适应宏小区、微小区、热点等各种环境的 MIMO技术。LTE已确定MIMO天线个数的基本配置是下行2×2、上行1×2,但也在考虑4×4的高阶天线配置。具体的MIMO技术尚未确定,目前正在考虑的方法包括空分复用(SDM)、空分多址(SDMA)、预编码、
秩自适应、智能天线等。上行单用户MIMO天线的基本配置,也是在LIE有两个发射天线,在基站有两个接收天线。通常是2×2的虚拟MIMO,两个UE各自有一个发射天线,并共享相同的时一频域资源[4]。
  
除上述技术以外,3GPP也对MBMS、同步、小区间干扰抑制、切换、小区搜索、空中接入等技术作了相应的规定。虽然这些规范还未最终确定,但经过仿真测量,目前这些基本概念可以满足或接近TR25.912中的系统需求。相信这些技术规范的最终确定指日可待。
  
三、LTE的技术优势
  
面对非传统运营商纷纷加入移动通信市场及“其他无线通信标准”的竞争,3GPP启动了LTE项目。针对WiMAX“低移动性宽带IP接入”的定位以及适用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WiFi,LTE提出了相对应的需求,如相似的带宽、数据率,强调MBMS等[3]。LTE与WiMAX、WiFi在各方面的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LTE、WiMAX、WiFi主要性能对照表
13142.jpg
  
LTE、WiMAX与WiFi都有各自的特点,或数据速率高,或费用成本低,或安全性高。它们的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而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从表1中可看出,尽管LTE费用较高,但在灵活性、数据速率、稳定性方面它更具技术优势。
  
(1)灵活性 LTE能够支持1.25,1.6,2.5,5,10,15,20 MHz等多种系统带宽,WiMAX支持15~20 MHz的几种带宽,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问题,仅适用于有因特网的地区,因而在系统布署的灵活性上LTE更具优势。
  
(2)数据速率 LTE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信号的覆盖范围大幅延伸,在20 MHz的带宽下,能达到下行100 Mbit/s、上行50 Mbit/s的峰值速率;WiFi与WiMAX所能达到的最高速率仅为11 Mbit/s和75 Mbit/s,且WiFi采用的无线电信号易受环境影响[6],可能一个用户与带宽为11 Mbit/s网络联网,但是其兑现的网速可能只有1 Mbit/s。
  
(3)稳定性 LTE能在350 km/h的高速移动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接收效果,WiMAX所能支持的最高移动速率只能达到120 km/h[5],WiFi则仅限于局域网的低速率移动。与WiMAX和WiFi相比,在高速移动的环境下,LTE的信号更稳定。
  
四、LTE技术的市场前景与挑战
  
目前语音业务在移动通信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种状况会随着数据业务和应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逐渐改变。除了现有GPRS及3G网络为用户带来的如IP电话、在线游戏、多媒体消息、移动电视等业务外,LTE还能为用户带来更丰富的服务。
  
LTE系统是在充分继承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综合了一部分4G核心技术而提出的。它不仅在技术方面极具优势,在时间段上也有一个很好的契机。一个新的空中接口的研发通常需要10年时间,后3G技术的研发已经进行了5年,而新的4G频谱计划于2007年的ITU世界无线会议(WRC)之后才分配,加上研究、标准化和设计产品的时间,4G最早也要在2015年左右才能正式商用。2008~2015年的这段时间,将是LTE产品在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春天。

虽然LTE在技术上取得了相当的进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并未摆脱3G框架的束缚。去年3月启动的HSPA(HSPDA+HSUPA)的演进项目 E-HSPA(有的公司认为它在5 MHz带宽内能达到和LTE相似的性能)也为LTE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尽管LTE的性能可能比4G稍差,但是由于4G的不确定性、E-HSPA项目的启动滞后于LTE,因而LTE目前是机遇大于挑战,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五、结束语
  
与现有技术相比,LTE系统在许多关键技术指标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完全能够满足对未来移动通信的数据业务的要求。虽然LTE的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并受到了4G与E-HSPA带来的挑战,但大多数公司仍对LTE项目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相信LTE项目将会为广大移动通信用户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海宁,林奇兵.下一代无线网络LTE介绍[J].电信网技术,2006(7).  
[2] 胡耀,李光伟.LTE及其关键技术介绍[J].广东通信技术,2006(5).
[3] 沈嘉.3GPP核心技术及标准化进展[J].移动通信,2006(4).
[4] 关于3GPP LTE标准化进展-物理层[EB/OL].http://www.gdbear.com.cn/2/lib/200612/28/200612280053.htm.
[5] WiMAX宽带无线接入技术[EB/OL].http://network.51cto.com/art/200604/25851.htm.
[6] 美国西蒙公司.浅谈WiFi[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6(4).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7148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