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AMD达成“特殊交易”:对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以换出口许可
2025年08月13日 10:21 发布者:eechina
8月12日,一场围绕芯片出口的“特殊交易”引发全球科技产业震荡。据《金融时报》、央视新闻等多家权威媒体披露,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与AMD已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将针对中国市场特供的AI芯片销售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以此换取对华出口许可证。这一史无前例的安排被业内称为“交易许可税”,标志着美国对华科技政策从“全面封锁”转向“监管套利”的新阶段。协议细节:H20与MI308成关键筹码
根据协议内容,英伟达需上缴其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人工智能芯片在中国销售收入的15%。该芯片是英伟达为规避美国出口管制而推出的“降规版”产品,基于Hopper架构,性能较原版H100有所削弱,但仍占据中国AI训练市场的主流地位。据伯恩斯坦分析师估算,若按2025年预期销量计算,英伟达在中国销售约150万颗H20芯片,收入规模可达230亿美元,这意味着其需向美国政府支付超30亿美元。
AMD的MI308芯片同样被纳入协议范围。作为AMD对标英伟达H20的竞品,MI308在华销售规模虽不及英伟达,但仍是中国云计算厂商的重要选择。两家公司合计上缴金额可能成为美国政府“科技创收”的新来源。
政策背景:从“全面禁售”到“监管套利”
此次协议的达成与美国对华芯片出口政策的反复拉锯密切相关。2023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最终规则,禁止向中国销售高性能AI芯片。英伟达随即推出H20芯片以规避限制,但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全面禁止H20对华出口,导致英伟达一季度收入损失超80亿美元,中国市场收入占比从12.5%骤降至个位数。
转折点出现在2025年8月。英伟达CEO黄仁勋于8月6日赴白宫拜会特朗普,随后美国商务部于8月8日突然恢复发放H20出口许可证。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最初要求收取20%的收入分成,经黄仁勋协商后降至15%。这一“讨价还价”过程暴露出美国政府将科技政策工具化的倾向——既希望通过限制技术出口遏制中国AI发展,又无法承受本土企业丧失中国市场的经济代价。
企业回应:合规优先下的无奈妥协
面对争议,英伟达在回应中强调:“我们遵守美国政府制定的参与全球市场的规则,将继续在规则范围内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提供服务。”这一表述被解读为默认协议存在,但未直接承认“上缴收入”的表述。AMD则至今未作出公开回应。
企业妥协的背后是残酷的市场现实。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2024年占全球AI芯片需求的35%。对英伟达而言,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放弃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收入和全球AI生态的主导权;对AMD而言,中国市场的萎缩已导致其2024年营收下滑24%。在“市场”与“规则”的夹缝中,企业只能选择以财务代价换取生存空间。
行业影响:全球芯片产业链加速重构
这一协议对全球科技产业的影响远超单一企业层面。首先,它为美国科技企业开创了危险的先例——政府可通过“交易许可税”模式直接干预企业定价策略,迫使企业将特定市场收入转化为政府财政收入。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手段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彻底改变国际科技贸易规则。
其次,协议将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进程。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于7月31日约谈英伟达,要求其说明H20芯片的“漏洞后门安全风险”,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与此同时,华为昇腾910B等国产AI芯片正在加速替代。德国科技媒体Heise指出:“中国可能已不再想要英伟达的H20芯片了。”
最后,协议可能推高全球AI计算成本。由于需向美国政府支付15%的收入分成,英伟达和AMD可能提高H20和MI308在华售价,这将直接传导至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影响全球AI应用的普及速度。
法律争议:政府“抽成”是否违宪?
这一协议的合法性已引发宪法学者质疑。美国宪法明确禁止政府未经立法程序征收“直接税”,而此次“交易许可税”未经国会审议,仅通过行政协议强制企业缴纳,可能涉嫌违宪。此外,协议要求企业针对特定市场缴纳费用,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非歧视原则。
截至目前,美国政府尚未说明这笔资金的用途,但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暗示,部分资金可能用于补贴美国本土芯片制造。这种“以华制华”的策略,进一步暴露出美国将科技竞争政治化的本质。
未来展望:科技冷战进入“监管套利”阶段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协议标志着全球科技产业进入“监管套利”时代。美国政府通过“出口许可+财务抽成”的组合拳,既维持了对中国技术获取的控制权,又从企业利润中分一杯羹;中国企业则在压力下加速技术突破,推动国产替代;而全球芯片产业链则被迫在“美国规则”与“中国市场”之间重新站队。
这场由15%收入分成引发的震荡,远未到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