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双物镜测量技术的应用原理及优缺点

2021年03月05日 19:14    发布者:viteverest
双物镜测量技术是工业内窥镜(http://www.everestbj.com)采用的测量技术,在内窥检测中发现缺陷后,可通过双物镜测量技术测量缺陷的尺寸(长度、面积等),是一种应用比较多的测量技术。本文从历史、原理、优缺点等方面为您介绍。

双物镜测量技术的出现
在双物镜测量技术之前,工业内窥镜曾采用过阴影测量技术,该技术要求测量镜头与被测表面尽可能保持垂直,否则无法保证测量精度,这一限制给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局限性。而随后出现的双物镜测量技术将夹角纳入测量计算的考量范围内,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迅速地应用在内窥检测仪器中。

双物镜测量技术的原理
测量镜头上设置有两个物镜,两物镜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可以作为底边,同时根据与被测点所形成的顶角大小的变化,根据平面几何的知识,建立基于三角形的计算关系,从而可以计算出被测点与镜头的距离,以及进一步计算出被测点的坐标,此后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检测需求以及缺陷的性质,开展特定模式下的精确测量。


双物镜测量技术的优势
由于在计算过程中,没有假定镜头与被检表面垂直这一前提,而且将夹角作为变量纳入计算中,也就是说从原理上不再要求镜头与被测物体垂直,从而降低了实际检测测量中的操作难度,在狭小的设备内部空间中,实施双物镜测量的障碍被消除了,操作过程更为轻松。

双物镜测量技术的缺点
根据设计原理,由于有两个双物镜测量镜头,视野共享,因此相对单物镜来说视野是减半的,也就说显示屏图像也被一分为二,显示区域的变小,提升了观察寻找及定位缺陷的难度,而且所能测量的缺陷大小也相应收到了限制。此外,双物镜测量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测量点位置的匹配,由于是在二维空间中处理,有时可能会引入人为误差或者系统误差,导致测量数据的偏差。

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双物镜测量技术的缺点,促使更完善的测量技术面市,美国韦林工业内窥镜MViQ搭载的相位扫描三维立体测量技术,更为先进。这种测量技术采用一个物镜,因此无需分屏,视野更大;此外,采用光栅扫描技术,构建被检对象表面的三维立体模型,可以生成三维点云图,让检测者在三维空间中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缺陷测量的相关信息,包括测量模式的选择、打点的选择等等,可以帮助验证其正确性,避免误差,让测量更准确。


扩展阅读:工业内窥镜搭载3D相位扫描测量法可有效降低测量选点误差(http://www.everestbj.com/index.php/news/view/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