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酿酒厂危害气体乙醇和二氧化碳的监测

发布时间:2024-5-21 10:10    发布者:ofweekmall
随着酿酒产业的快速发展,酿酒厂在为我们带来美酒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乙醇和二氧化碳作为酿酒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危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对大型酿酒厂中的乙醇和二氧化碳进行有效监测至关重要。

乙醇作为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酿酒过程中大量产生。当乙醇浓度过高时,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因此,对酿酒厂中乙醇浓度的实时监测至关重要。
除了乙醇外,二氧化碳也是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重要危害气体。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通过发酵作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工作环境恶化,甚至引发窒息等危险情况。因此,对酿酒厂中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同样不可忽视。目前,常用的二氧化碳监测方法包括电化学传感器法、非分散红外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监测酿酒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二氧化碳可能会构成安全威胁。CO2浓度上升时,人们可能会开始感觉到疲倦。高浓度CO2可导致意识丧失,甚至死亡。二氧化碳可能会上升至危险水平的行业包括酿造以及碳酸饮料行业,以及葡萄酒厂。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每个存在CO2集聚或泄露的场所监测二氧化碳的浓度。
大部分国家都设定了工作场所CO2暴露浓度限制。例如,在美国,OSHA(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美国劳工部)设置的CO2暴露浓度限制为,在8小时的劳动班次期间,工作场所内的CO2暴露浓度不得超过5000ppm。
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大型酿酒厂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首先,应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确保能够全面反映酿酒厂中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分布情况。其次,应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测量。此外,还应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对于乙醇和二氧化碳的监测,工采网推荐日本Figaro 乙醇传感器TGS2620和Dynament低量程二氧化碳传感器MSH-PS/CO2
乙醇传感器TGS2620对有机溶剂与其他挥发性气体具有很高的敏感度。适合用于乙醇气体检测仪。由于敏感素子体积很小,传感器TGS2620的加热器电流仅需42mA,外壳采用标准的TO-5金属封装。

酒精传感器TGS2620特点:
* 低功耗
* 对乙醇、有机溶剂灵敏度高
* 使用寿命长、成本低
* 应用电路简单
* 体积小
酒精传感器TGS2620应用:
* 乙醇检测仪
* 用于检测有机溶剂的检测仪、报警器
* 用于工厂、干洗店、半导体工业的溶剂检测仪

Dynament 低量程二氧化碳传感器 - MSH-PS/CO2
Dynament非色散红外传感器利用NDIR原理监测目标的存在气体,用于检测ppm和5%体积范围内的二氧化碳
Dynament非色散红外传感器利用NDIR原理监测目标的存在气体。该传感器包含一个长寿命钨丝红外光源、一个光学腔该气体扩散,双温度补偿热电红外探测器,积分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电子设备来处理来自热电装置的信号探测器。
可提供双气体版本,旨在检测两者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20mm直径的包装为二氧化碳传感器,双传感器可与数字通信。
Dynament提供一系列二氧化碳红外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采用非分散红外技术设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范围从500ppm 到 100% 体积。
铂传感器系列包含所有必要的光学、电子和固件,以提供线性化、温度补偿输出。铂系列中有低功耗选项和双气体、高分辨率甲烷/二氧化碳传感器,能够用单个传感器同时监测甲烷和二氧化碳,消耗单个红外传感器的功率。
传感器系列:
  • 低范围 CO2 0-5% 体积,包含 ppm 范围从 500ppm 直至 10,000ppm
  • 中范围 CO2 0-10% 体积
  • 高范围 CO2 0-100% 体积
传感器有行业 Ex d IIC认证、采矿M1认证、UL认证和非认证版本。低功耗和 EN50271/SIL1 认证的软件版本也可用于大多数组合。
除了实时监测外,大型酿酒厂还应加强环保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乙醇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例如,可以优化酿酒工艺,提高原料利用率和发酵效率;加强废气处理,通过吸附、吸收等方法降低乙醇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浓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等。
总之,对大型酿酒厂中乙醇和二氧化碳的监测是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我们可以实现酿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5742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