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零门槛踏入以太网的世界,行走物联网江湖

发布时间:2015-11-4 14:17    发布者:designapp
关键词: 以太网 , 物联网
  在物联网的系统架构中,网络层是实现感知传递和应用指令下达的桥梁。如图1所示。其中有线网络的绝大多数都是由以太网来完成的。所以,以太网是未来生活中最常见的通信方式之一,以太网接口是所有设备必备的接口。
  如何快速实现以太网接口,是所有硬件厂商所要面对的问题。比如某智能路灯厂商要做一个Zigbee转以太网的网关,用于远程监控路灯,如图2所示。
  


  图1 物联网架构
  



  图2 Zigbee转以太网网关
  但工程师都没有以太网设计经验。所以他们面临5大难题:
  (1)研发工程师需要重新选择硬件平台和学习以太网编程。要重新学习ARM9及linux操作系统开发,严重影响产品开发进度;
  (2)稳定性无法保证。新平台从研发到稳定需要很长时间来Debug,导致商机丢失。
  (3)性能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以太网协议栈和操作系统的稳定,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否则容易导致死机、丢数、错误等问题。
  (4)体积过度增加,影响安装尺寸。使用ARM9等平台,需要增加RAM、Flash、以太网PHY等等,严重增加电路板体积;
  (5)成本大幅度增加。采用ARM9等以上平台,需要使用4-6层以上的PCB,需要增加RAM、Flash、PHY等元器件,需要高薪聘请懂Linux的工程师,并且需要这些高手来维护,大大增加公司运营成本。
  为了解决客户的这些困扰,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继2009年推出一体化串口转以太网模块IPort-1之后,2014年末,隆重推出比IPort-1性能与稳定性提升四倍的IPort-2,并且降价40%,为中国的物联网的发展注入强有力的能量,为诸多企业零门槛踏入以太网时代创造了福音。用户可以直接从IPort-1升级到IPort-2无需修改任何软件和硬件。
  


  图3 IPort-2模块
  产品特色
  1.RJ45接口一体化完全封闭式封装,体积业内最小
  用户可以将IPort模块当做一个以太网的RJ45接口,轻松布局,无需其他元器件和电路。
  


  图4 IPort-2一体化封装
                               
                  2.3线高速串口通信,内部集成TCP/UDP协议栈
  用户无需了解以太网协议,使用MCU的一个三线串口即可与之通讯,大大降低了以太网的门槛,无需牛B的程序员也能玩转以太网,节省了企业研发投入。
  


  图5 IPort-2三线串口通信
  3.可以撕去IPort帖子,没有人知道它是一个串口转以太网模块
  如果用户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可以将模块外壳帖子撕去,IPort模块即和普通的带变压器RJ45头没有任何区别。
  


  图6 IPort-2撕去贴纸保护客户知识产权
  4.严格的测试,保证IPort-2可靠的性能
  


  图7 IPort-2功能测试
                               
                  5.提供全面的软硬件开发资料,30分钟完成原理图和PCB制作。
  


  



  图8 IPort-2完备的开发资料
  6.标准以太网的Socket接口,可以工作在UDP或者TCP sever/client模式下,用户可在PC上使用以太网端配置软件,进行模块的参数配置。
  


  图9 IPort-2上位机配置软件
  综上,用户利用IPort-2,可以轻松完成物联网设备的有线网络功能,节省人力物力和开发时间,使产品更快的投入市场,增强竞争力。并且可以用于多网口应用,只要有足够的串口,就可以扩展出足够的以太网口。特别适合用于以太网网关。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5547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