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x

车载以太网推动下一代互联汽车新浪潮

发布时间:2014-1-20 16:29    发布者:eechina
关键词: 车载以太网 , 互联汽车 , 车联网
作者:博通公司车载业务高级总监Ali Abaye博士

1.jpg

如今,驾驶员和乘客对于数字化汽车的期待越来越高,对于车载互联的需求也愈发的精细复杂,这就促使了汽车行业对于车内网络建设和带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实际上,分析人员预测:到2025年,所有车辆都将具有某种形式的互联功能1。

以太网技术应用已久,遍布云数据中心、运营商和企业级网络,目前正在向汽车行业渗透,车载以太网提供了一种扩展能力更强、更开放的架构,这种技术可以让大众享受到超豪华汽车具有的娱乐信息功能和安全功能。

车载以太网拥有实现下一代互联汽车所需的所有要素。当前车内多个网络同时运行,包括摄像系统网络、信息娱乐网络以及驾驶员安全网络。每个网络都采用不同的布线。实际上,布线系统是汽车制造商所考虑的一个主要成本因素——研究表明:不管是从成本还是整车重量的角度来看,电缆束都是车内仅次于发动机的第二重要部件。

单对线车载以太网是2011年推出的一项新的技术。该技术已经得到了优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同时满足汽车行业针对可靠性、电磁辐射和功耗最低化的严格要求。单对非屏蔽车载以太网电缆与体积更小、结构更紧凑的连接器配合使用,可以提供高达100 Mbps的带宽,同时将连接成本降低80%,将连线重量减少30%2。

借助单对线车载以太网,可以从多重封闭应用转向统一的开放式、可扩展网络,从而使汽车制造商能够采用多种电子系统和设备,例如先进的安全功能(即360度全景停车辅助系统、后视摄像、防撞系统)以及舒适和信息娱乐功能。

随着互联汽车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心汽车网络安全问题。在汽车应用领域,整个汽车都将变为移动的数据中心,可以充分利用以太网本身所具有的安全功能。将单对线车载以太网作为汽车的骨干网,就可以利用设备/消息验证和消息加密等网络安全功能来保护车辆免受恶意攻击和窃听,并避免安装未经授权的设备。

单对线车载以太网还可以缩短汽车网络内的延迟时间,从而使汽车成为一个真正的娱乐中心,与移动设备和实时流媒体实现无缝连接。在并不遥远的未来,驾驶员可以使用全程音控导航功能,前排乘客可以从因特网下载流音乐,后排的乘客可以通过自己面前的显示屏观看不同的视频——同时不会影响以太网内任何数据流的质量。

在实现新型和创新车内应用的过程中,标准化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通过标准化,可以让汽车制造商满足客户需求,并确保产品质量。根据相关标准来开发解决方案,不仅可以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而且还能保证产品的可用性、生命周期、升级能力以及互操作能力。OPEN联盟标准行业组成立于2011年,主要由顶尖的技术和汽车公司组建,目的是鼓励大范围普及和应用汽车以太网,并将其作为行业标准。

在打造未来汽车网络的过程中,OPEN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成熟的平台帮助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最大限度降低设计风险,满足严格的环境以及汽车电子部件苛刻的行业要求。

在此基础上,兼容、开放的架构系统将显著降低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网络复杂度和连线成本,从而使新一代汽车具有令人激动的超豪华新功能和优势。

资料来源
1 GSMA
2 根据非屏蔽双绞线FlexRay电缆目前的市场价格以及两米双绞线FlexRay电缆和接头的重量。

作者简介
Ali Abaye博士是博通公司基础设施和网络集团产品营销部的高级总监,负责公司的汽车设备以及1G和10G铜物理层收发器(PHY)的网络组合方案。

在加入博通公司之前,Abaye博士曾担任Centillium通信公司的战略规划和产品管理部总监以及北电网络宽带和无线系统工程部的系统架构师。

Abaye博士拥有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125917-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 Microchip视频专区
  • EtherCAT®和Microchip LAN925x从站控制器介绍培训教程
  • MPLAB®模拟设计器——在线电源解决方案,加速设计
  • 让您的模拟设计灵感,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 深度体验Microchip自动辅助驾驶应用方案——2025巡展开启报名!
  • 贸泽电子(Mouser)专区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