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型密封圈的密封作用时依靠在装配状态下其断面受到一定的轴向或径向变形而产生的,这种变形是将O型圈装在合适的腔体中实现的
1、 静态密封原理
O型密封圈用于静态密封的机械部件时,可密封100Mpa或更高的压力。O型圈在沟槽中受到一定的压缩,通常压缩量为8%-25%,因压缩而产生一个初始的接触压力,依靠O型圈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密封介质。被密封的介质压力越大,O型圈压缩量越大,产生的密封力也就越大,这种现象叫做自密封作用。静态密封用O型圈的密封效果受其初始接触压力、接触表面(包括接触的沟槽和O型圈本身)的粗糙度和加工精度及沟槽的深度等影响
2、 动态密封原理
动态密封包括往复运动密封和旋转运动密封
往复运动:主要靠自封作用。O型圈的接触压力随介质压力增大而增大,导致介质压力成为O型圈密封的主要因素,既借流体(介质)的压力通过O型圈叠加到接触面上形成的密封为“自封”,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密封形式
旋转密封:它是利用焦耳热效应(橡胶在拉伸时生热,而橡胶在伸张状态下受热又发生收缩的效应为焦耳热效应)来达到密封的,在装配时给O型圈5%-8%的伸缩率,使O型圈强迫与密封轴接触。当轴旋转时,O型圈便发生收缩,而收缩值一般在4%-5%,即抵消大部分的压缩率,仅剩少量部分,于是靠O型圈与旋转轴之间的油膜达到密封。
台湾ZOE无飞刺耐油O型圈180°分型多腔模模具设计
对于小规格O型圈,如果用户需求量是多次供货,每次每种规格150件以上,应设计多腔模。多腔模模具与单腔模模具设计收缩率一样,都是根据胶料的收缩率确定。模具结构一般选择4腔、9腔、16腔、25腔等。
O型圈180°分型多腔模模具设计的重点仍然是型腔尺寸的确定,其型腔尺寸与180°单腔模模具设计收缩率计算相同。撕边模模具余胶槽必须是90°的V型,余胶槽与型腔的距离在0.05-0.08mm。
O型圈180°分型多腔模模具结构采用导柱、导套定位。导柱、导套定位适用于多腔模具及定向定位。16腔以上的O型圈采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定位销。其作用是能够便于操作,合模的时候不容易发生差错。如果多腔模模具较大,最好采用3腔定位方式。
导柱、导套定位同时也适用于三模板结构,不仅可以防止模板错位,也可以防止模板转向。一般在模具的两端或对角布置两个或四个定位销,通常是两种不同规格的直径,此外还可以在模具刨去一角作为标记,使模板不会发生反向错位。在三块模板结合时则采用五个定位销。其中上模具板和中模具板采用三个定位销定位,而下模板和中模板采用两个定位销。
导柱又叫导销,外径系列依据模具大小不同常采用6mm、8mm、12mm、16mm;长度系列为24mm、28mm、34mm、38mm、44mm、48mm等,比模具闭合尺寸长短1-2mm为宜;同时视O型圈制品高度情况决定其导销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