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科全书在发行了244年后停止印刷

发布时间:2012-3-14 12:39    发布者:1770309616
关键词: 大英百科全书 , 停止 , 印刷
大英百科全书在发行了244年后绝版。公司高管表示不得不向数字化时代低头,大英百科全书的竞争对手是从广受欢迎的维基百科,现在人们都集中在网上百科全书。最后一版的百科全书是32卷集的2010年版,重量129磅,其中包括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新条目。大英百科全书公司总部位于芝加哥,公司总裁Jorge Cauz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有些人会感到悲伤和怀念。但是现在有一个更好的工具,我们的网站正在不断更新。“
360截图20120314123929427.jpg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书架上的百科全书对于人们的生活尤其重要,许多家庭为买到百科全书而按月分期支付。大英百科全书的销售高峰在1990年,在美国售出12万,但现在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的收入不到1%。

近年来,互联网和其巨大的传播资源造成印刷参考书已几乎完全消灭了,特别是维基百科,这11年来已经是群众眼里的权威专家。作为一个免费的在线百科全书,归功于数以万计的积极贡献者编辑,维基百科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主要知识来源,同时还具备一个符合21世纪要求的全面性材料的更新。

连续出版的最古老的英语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的1,395美元已经是较为奢侈的价格,2010年版只售出了8000套,而现在余下的只有4,000套已存储在仓库中。


大英百科全书放弃印刷版 彻底数字化是不是灵丹妙药

中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大英百科全书公司宣布,以后将不再发行印刷版百科全书,从此彻底数字化。《大英百科全书》已经存在了244年,如今却要退出历史舞台,让人不胜唏嘘。
《大英百科全书》于 1768 年在英国的爱丁堡问世。1768年,英国正处在国王乔治三世的领导下,中国还沉浸在在“康乾盛世”的繁荣里。可想而知,百科全书在当时是一个多么新鲜的玩意儿。
印刷版的《大英百科全书》有32册,重达 129 磅,约合117斤重,除英文版外,也有法文、日文、西班牙等版本,甚至还有儿童版。   《大英百科全书》以知识性、学术性著称,拥有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和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等在内的数千名专业咨询人士。有超过100位编辑为这部百科全书工作。它每两年修订一次,售价达到1400美元,合人民币8870元,如此昂贵的价格,让人不禁咋舌。
  《大英百科全书》的黄金时代是在1990年,那个时候《大英百科全书》销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在美国共计售出了 12 万册。随后销量就不断下滑,到1996年,这一数字下降至4万套。到了2010 年,《大英百科全书》修订版更是只卖出了可怜的 8000 套。
  在经营过程中,大英百科全书公司也几经转手。美国公司20世纪初收购了它并将总部迁至芝加哥。1996年因财务困难,公司以低于估价的价格卖给了一名瑞士的投资者。
  面对经营的困境,大英百科全书公司一直在尝试着改变,首个光盘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发行于1989年,网络版始于1994年,现有全球已经发展了1亿用户。
  据了解,目前印刷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给其公司带来的营收比例不到1%。而85% 的收入则来自于销售关于数学、科学和英语等方面的教材,其余15%的收入来自于数字版的订阅业务。
  所以,终结纸质版 并不是心血来潮的决定。大英百科全书公司总裁豪尔赫?考斯曾表示,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电子版《大英百科全书》拥有更大消费群体。此外,电子版的百科全书可以实时更新,而印刷版本在印制时就可能已经过时。
  豪尔赫-考斯并不否认放弃拥有悠久历史的纸质版百科全书时的伤感。但是他认为,这是新时代的“成人礼”。 或许有的人会为此而感到感伤。但是他认为数字版的百科全书,它更容易传播,多媒体的形式也更为丰富。
  虽然伤感,但是考斯表示这个决定并非难以接受,因为公司在多年前就体会到数字出版带来的压力,因此一直主动寻求解决方法。他说:“据我所知,我们是唯一一家完成了从传统媒体到数码出版转变的公司。并且,我们的规模仍在扩大,公司处于盈利状态。公司员工支持主营业务的转变,并对这一正确决定感到鼓舞。”
  目前,《大英百科全书》网站标出的剩余库存精装版《大英百科全书》售价为每套1395美元(约合8835元人民币)。公司称,销售目标是将库存剩余的2010年版4000套售出。作为终结纸质版的纪念,《大英百科全书》网站内容自13日起供网民免费浏览一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印刷版百科全书的挑战来自于方方面面。对于读者来说,只有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查找,才能满足人们对于的知识需求。所以在这个时代,对很多人来说,花 1400 美元买一套 2010 年版本的百科全书并不明智。它一点都不便宜,它很重,它不方便查阅,它的资料还不一定是最新的……
  印刷版百科全书的溃败也就不足为奇了,按照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信息与图书馆科学学院的院长所说:印刷版百科全书的消失是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传媒经济学教授孙利军也没有对这个举动感到惊奇:
  孙利军:在英语初五板期间《大英百科全书》这样做不是第一次,因为以前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英语辞典以前也只是出电子板,不出纸制板了,《大英百科全书》具有品牌效应,所以它具有新闻价值,被报道的新闻价值,如此而已。
  但是问题是,数字化的百科全书,就一定能顽强的生存下去吗?
  有媒体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用维基百科呢?它免费,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查阅方便,而且世界各地的编写者都在让它随时跟上这个时代。尽管有时候不怎么靠谱,但它仍是网络时代大多数人查阅资料的第一来源。与此同时,各大搜素引擎的存在也是《大英百科全书》必须面对的竞争对手。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介绍,一开始在西方学界还有人小瞧维基百科,并且告诫学生——最好不要引用维基百科里面的内容。但是经过实践证明,维基百科这种“自由编辑+及时更新”的模式非常成功,而且内容质量不断提高。
  展江:一开始有人还小瞧维基百科,但看样子维基百科正在取代他们的传统功能,并且比他们还要厉害。维基百科他那些相关词条,无论是人物的词条条还是专业术语名词,我觉得经过时间来看首先知识是没有问题,因为存在着一个纠错的机制,如果有不完备的错误,他就有人纠正,自由编辑这种方式还真是挺厉害的,有学者已经研究过了,维基百科词条的质量已经不亚于大英和百科全书了,对你存在的价值就被它取代了,所以纸版这种方式,印刷周期长不便于更新,也不便于集中人的智慧,这个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除此之外,维基百科有390万个词条,《大英百科全书》只有12万个词条。《大英百科全书》推出电子版以来,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维基百科,纸质版百科全书终结之后,这场竞争仍在继续。不过,大英百科全书公司总裁豪尔赫?考斯认为《大英百科全书》的价值在维基百科之上。他说:“论容量,我们比不上维基百科。但是,我们有来自学术界的声音,编辑过程考究严谨,词条注重考实、写作精细。”
  孙利军教授也表示,目前《大英百科全书》相比维基百科等网络平台,在品牌上还具有权威性的优势,虽然电子版一年需要70美元的订阅费,但是它和维基百科针对的客户群体不同。
  孙利军:至少在目前来看《大英百科全书》还是具有权威性的,跟其他的比如说维基百科、还有谷歌相比具有品牌价值,之所以出电子板而不出纸制板,是因为电子版更可携带,可以通过手机、便携式电脑都可以查,另外就是便于检索。从目前来看他具有一定的市场,从长远看我觉得《大英百科全书》跟维基百科,他们双方都有特点两者是并存的,就是说以后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分众化的趋势,以后慢慢的不完全是年轻人为维基百科,而年龄长的人用《大英百科全书》可能就是说更追求知识稳定性的人可能会用《大英百科全书》,而一般的人立刻就想获得这个时候采购维基百科就行了。
  【主持人与嘉宾讨论】
  主持人:马上和我们的嘉宾主持老陶来探讨一下,首先想问您一下如何看待《大英百科全书》取消印刷板的举动?
  陶跃庆:我觉得这个是纸制印刷在数字媒体时代所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我再举一个例子2011年美国报纸的广告收入已经跌到了60年来最低的,仅仅只有207亿美元,在60年前1951年的时候广告量就是195亿美元,你还别说随着美元的贬值所带来货币贬值的因素不考虑在内,这就跟60年前相比报纸广告跌的量有多大,而且许多的纸制媒体都开始转向数字版了,像老牌的远东经济评论旗下的华尔街日报都开始转数字版了,所以我觉得《大英百科全书》也必然面临转型的过程。
  主持人:时代的特性、时代的烙印在很多传统的媒体和悠久的媒体身上都显示出了威力。
  陶跃庆:特别是现在数字媒体太发达了,上网在电脑上上网手机,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我们说信息爆炸都不是爆炸了,你就在信息的大海里,就只要想看任何东西都可以找到,我觉得百科全书式的,往往是在17世纪、18世纪、19世纪还可以,因为那个时候基本上通讯的手段非常少,有标准的答案要提供给你,所以才会有《百科全书》式的事物出现,才让大家知道这是标准的答案,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一个东西,你可以在这里面找到各种各样的内容,但是现在进入到20世纪开始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之后,这个包罗万象就在你的电脑屏幕里面,就在你的手机里,标准答案也就不存在一个固定的答案,往是世界的了解过程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哪个答案是标准的呢?
  主持人:所以问题就是这样,即使是《大英百科全书》舍弃了纸制板,存在数字版的时候也同样面对网络世界不同的竞争,不同的挑战。
  陶跃庆:因为这个挑战更加严峻,你说到的一个东西可能十几分钟之后这个世界就变化了,就需要不断的更新,但是像百科全书这样由一个编辑部在制作的,更新速度相对来说显然跟不上世界发展的变化的脚步,像维基百科每一个人都可以更新,变化就能跟的上。
  主持人:刚才我们也说了这种媒介的转变从纸制过渡到数字版可能未必真的能把《大英百科全书》的日子过得风声水起,因为它的后续的竞争者还是非常强的,他们与网络的结合与产生产品的这种方式的改变可能对大英百科全书来说是一种完全他们没有办法想象的方式。
  陶跃庆:因为现在我们在网上如果要查一个什么东西你显然不需要一定有《大英百科全书》唯一的答案,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回答,现在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媒体了,有无数的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显然比几个专家坐在一个书斋里面查找的东西和看到的内容要更多,所以你有很多的选择。
  主持人:专家的选择也可能只变成某一个方面的权威而不是所有的权威了。
  陶跃庆:特别在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是有一个权威性,因为有一个门槛,有一个专业性的问题,那可能他会给你提供比较权威的答案,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大家日常所接触到的知识或者常识来说,其实有无数的答案,你就可以通过网络随便你发一条问题上去,你就可以得到无数人给你回答,这个无数人包括世界上各个问题,面对着各个问题,对这个问题不同的理解都能让你开阔这个视野,无论你是查阅资料还是要得到各方面的信息,还是你要知道某一条知识的确切的来源,你都可以有无数的方式去找到这些答案。
  陶跃庆:印一千套一万套跟印一套五套八套价格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对于数字,确实我觉得从我内心来说尤其是我这个年代来说,我看纸制的书籍更习惯,我自己还是现在更多的还是看纸制的书籍包括杂志都可愿意拿纸制的东西来看,我觉得阅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陶跃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个趋势,也许我比较老派我这么看,但是我们家的孩子不这么看了,很少会去翻我的书,我以前会翻我父亲的书,会去不断的去买书,现在的孩子除了工具书或者必须要读书用的书,他很少会去买,在网上会看到很多的内容,但反过来说如果培养对知识的热情和爱好这确实是一个现在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管是纸制的还是电子版的,你要培养出阅读的,你要学会阅读。
  主持人:其实关于纸制到电子版之前在节目当中也探讨过一次,实体书店的没落,我就在想哪一天当时节目当中我说过一句话,哪一天或许报纸就会出现一个稀世珍品一样拿出去拍卖都会很多的钱。
  陶跃庆:所以现在我们以前说名书店的消失,实际上我觉得还有一个,为什么广州有一家书店,它偏重于艺术类的,因为很多艺术类的东西在印到纸上之后,它的清晰度和逼真度使得你用电子呈现出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这样一来大家觉得这个地方还是可以来的,再加上除了卖书之外有很多文化的活动,比如说讲座,不停的邀请各种各样的人来开讲座,只要能请得到,只要到广州,还有咖啡可以提供你上网的方式变成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了,不仅仅是纯粹传统概念里面书店,所以这样一来我觉得其实我们所谓的传统很多东西都是与时俱进的,只是停留在我们这个时代里面是一个传统,就像我习惯说看纸制媒体一样,对你们来说未见得那么喜欢看纸制媒体,所以我觉得传统就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
  主持人:您觉得与时俱进是否会预示着制止媒体的没落。
  陶跃庆:我觉得永远不会没落,就像那时候电视出来之后,我们说广播会没落一样,结果现在我们还坐在这儿广播,还是使劲的说,还是觉得很有生命力的,所以我觉得都会是兼容的,只是兼容的范围兼容的大小以及兼容的方式可能会有一些变化。
  主持人:我就再向从逐渐中国传统的竹简书一落一落,那个沉的分量可能比现在的书还要沉重,但是可是也诞生了很多像篆刻,从那一步步开始会永远铭刻在那一段历史里面,竹简淘汰的时候纸制书出现了,羊皮这种都被淘汰掉了,会不会有一天就像在博物馆里面一样,我们看到纸书说,我们曾经用过这个,这样纸制来传播我们承载我们的信息,传播我们的文化,以后的未来科技发展可能信心知识的传播手段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快捷越来越方便,全球化的非常普及的迅速。
  陶跃庆:就像我们现在讨论说纸制书会消失一样,竹简书消失了以后会怎么办,他们可能虽然没有电台,他们可能在宫廷里面不断的在痛心棘手的探讨竹简没有了怎么办?所以每一代人都会要与时俱进的往前走,只要是必须的东西,你需要的东西自然会在你的生活当中出现。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7229-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