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在智能照明系统中的光距感-接近传感芯片

发布时间:2024-1-4 09:30    发布者:liao775a
关键词: 智能照明 , 环境光传感器 , 接近传感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在装修时都开始安装智能照明系统,以便提供更高层次和舒适的服务,智能家居照明系统可以提高住宅照明光环境质量,充分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人的视觉效果,还考虑到人体因受到季节光照减少而产生的“季节性情感紊乱”,创造出一个个性化、艺术化、舒适、高雅的人居环境,但是照明系统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能源消耗对象,目前有着严重的浪费现象,因此发展智能照明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66.jpg
智能照明四种控制技术:
遥控照明:通过无线电信号控制照明设备,可利用手机客户端远程遥控开关,也有在购买时就配备了开关插座和发射器。
红外感应:通过捕捉特定波长红外线来控制灯具明灭,延时照明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熄"效果。
组合照明:如今由多种光源构成的组合照明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无论是场景还是颜色亮度都能自由组合。
触控照明:通过手指触摸带来电容变化从而控制灯具,绝缘防水特点适用于浴室、厨房等空间。
智能照明六大功能:
1定时控制功能可以自由调节灯光开关的时间,任你所选,任你所用,时时刻刻为你效劳。
2集中控制和多点操作功能在任何一个地方的终端均可控制不同地方的灯;或者是在不同地方的终端可以控制同一盏灯。
3全开全关和记忆功能整个照明系统的灯可以实现一键全开和一键全关的功能。不用一个按键一个按键的去关闭或者开启灯光,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4场景设置设置固定模式,一次编程即可一键控制。或选择自由设置,根据您个人的需要,赋予它更多的功能,用自己的想法控制自己的家。
5软启功能开灯时,灯光由暗渐渐变亮,关灯时,灯光由亮渐渐变暗,避免亮度的突然变化刺激人眼,给人眼一个缓冲,保护眼睛。而且避免大电流和高温的突变对灯丝的冲击,保护灯泡,延长使用寿命,还可以人走近使灯光慢慢变亮,随着人的离开灯光亮度慢慢变暗,有效节约用电。
6灯光明暗调节功能无论是在什么场景下做什么事情,全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医院调整自己想要的场景模式以及灯光明暗程度。会客、聚会、电影、学习都可以调节不同的灯光亮度,少而暗的光帮助您思考,多而亮的光使气氛更加热烈。而这些操作是非常方便的,你可以按住本地开关来进行光的调亮和调暗,也可以利用集中控制器或者是遥控器,只需要一按按键,就可以调节光的明暗亮度。
环境光传感器主要由光敏元件组成。光敏元件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应用广泛。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光线情况,并告知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器背光亮度,降低产品的功耗。例如,在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应用中,显示器消耗的电量高达电池总电量的30%,采用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环境光传感器有助于显示器提供柔和的画面。当环境亮度较高时,使用环境光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器会自动调成高亮度。当外界环境较暗时,显示器就会调成低亮度。 环境光传感器需要在在芯片上贴一个红外截止膜,甚至直接在硅片上镀制图形化的红外截止膜
WH APS 4530A.jpg
台湾旺泓推出的WH4530A是一款结合了环境光传感器(ALS)、接近传感器(PS)和高效率的红外LED灯三合一为一体的光距感接近传感器;可测距范围0-100cm;采用I2C接口,可实现超高灵敏度、精准测距检测范围广等功能。
该芯片解决了传统红外、超声波及射频接近传感器灵敏度低、响应速度慢、可靠性低、功耗大等缺陷,采用了优质的光学设计,使得该接近传感器体积小,测量频次较高,可靠性高,提供了一个接近人眼反应的光谱,可以在黑暗到阳光直射下工作;可以检测反射红外光,具有高精度和优良的抗扰性。
近距离传感器(PS)内置了一个940nm用于环境光抗扰的滤光片,因此PS可检测反射红外光,具有高精度和优良的抗扰性;并且能够进行精细化设置,其暗电流小,照度响应低,灵敏度高;随着光照度的增强,电流呈线性变化;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特性:
l2C接口(400kHz/s快速模式)
供电电压范围2.4V ~ 3.6V
环境光传感器:
-光谱接近人眼的反应
-抗荧光灯闪烁
-可选择增益和分辨率(高达16)
-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
-照度和光比精度高
近距离传感器:
-建议操作距离<100cm
-可选择增益和分辨率(多达12)
-可编程PWMLED电流
-智能相声校准
-提高响应时间的速度模式。
WH4530A接近传感芯片凭借非接触、高灵敏度、高精准度的性能优势,在越来越多的消费产品上得以应用;产品广泛运用于智能门锁,手机设备,消费电子、智能家居、防近视设备等等。了解更多关于台湾旺泓环境光传感芯片的技术应用,请联系133 9280 5792(微信同号)
13392805792.png

本文地址:https://www.eechina.com/thread-849695-1-1.html     【打印本页】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或网友发布,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厂商推荐

相关视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使用指南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子工程网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69177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